買得起保時捷,也在意豪車稅

“買得起保時捷911的人還會在意多交10多萬的稅嗎?”這是許多網友得知超豪華車10%消費稅的起徵點從零售價格130萬元降到90萬元後的第一反應。

“我問了近百位車友,沒有一個不在乎。”網友“Recluse”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表示,像他這樣的入門車主,本就不那麼富裕的錢包雪上加霜,十幾萬如果加到配置裡還可以接受,現在甚至猶豫要不要提車。

專門做保時捷品牌的二手車商楊啓明(化名)向「電廠」透露:“這幾天諮詢精品二手保時捷的客人多了50%,成交量漲了30%。”

7月1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調整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政策的公告》,宣佈超豪華小汽車徵收範圍調整爲“每輛零售價格90萬元(不含增值稅)及以上的各種動力類型(含純電動、燃料電池等動力類型)的乘用車和中輕型商用客車”。

算上增值稅等費用,實際受影響的是含稅開票價格101.7萬至146.9萬元區間的車型。在影響範圍內的有保時捷的911、帕拉梅拉、Taycan等車型;奔馳的S級、GLS等車型;寶馬的X7、X5M雷霆等車型;路虎攬勝、仰望U8等車型也均在此列。

該項新規在7月20日生效,在尚未生效的兩天中,不少超豪華品牌店迎來了久違的熱鬧。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有門店加班到晚上8點,甚至有銷售一個人一天就賣出去4輛保時捷,但這樣的盛況在新規生效那天戛然而止。

也許是驟然爆發的購買力讓這些豪華品牌看到了新的生機,不少品牌推出了限時消費稅補貼。例如捷豹路虎宣佈,在7月20日-7月31日購買指定車型(三款攬勝和兩款衛士)的車主會獲得全額消費稅補貼;奔馳宣佈,即日起至8月31日,購買梅賽德斯-邁巴赫S級轎車和梅賽德斯-奔馳GLSSUV指定車型,經銷商全額承擔消費稅。

比二者遲了幾天出臺政策的保時捷則是爲兩種類型車主承擔豪車稅,一是已經買車(零售價格在130萬元以內的車型)但車未交付、且在12月31日前能開票提車的車主;二是在8月31日前買現車(零售價格在130萬元以內的車型)的車主。

只是即使一些經銷商對指定車型提供限時消費稅補貼,但同時取消了原本的廠補汽車優惠,實際算下來消費者仍要爲這些車型自掏腰包。不少消費者把目光轉向了二手超豪華車市場,新規中特意說明,“對納稅人銷售二手超豪華小汽車,不徵收消費稅”。

一位成都的超豪華二手車商告訴「電廠」,之前車況好的超豪華二手車比新車便宜10多萬元,新的豪車稅出臺後,差價就到了20多萬元,“有錢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

目前超豪華二手市場最熱賣的是“精品車”,即沒有發生過交通事故、保持原版原漆、公里數在幾千公里內最佳、生產日期越近越好的車,有的車商也將這類車稱作“準新車”。車源較多是客戶買回家之後,體驗了一小段時間覺得不適合所以決定賣掉。

楊啓明表示,二級市場上面的準新車,和新車最大的區別就是免去了消費稅以及豪車購置稅,可以爲廣大消費者剩下一筆資金,這也是被豪車稅左右的客戶最看重的點。

由於一批新用戶進入次級市場,這些超豪華二手車的價格也在相對上漲。有小紅書網友表示,其關注了很久的保時捷992.1車型,現在二手價格普遍漲了5-9萬元。

“次級市場價格上浮不會離譜,只能說更保值了一些,最終不會超過2萬元。如果上浮很多,大家還是會去選擇新車。”楊啓明向「電廠」預測,“之後大家會習慣這個政策,4s店爲了恢復銷量一定會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可能會調整新車價格。”

與國內二手超豪華的積極市場反應相反,零公里二手豪華車出口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多,並且在工信部正式推行“新車登記6個月內禁轉二手”政策後,受到的衝擊會更大。

山東汽車外貿商陳聰(化名)告訴「電廠」,中國的零公里二手豪華車非常受海外用戶歡迎,尤其是中亞地區的用戶。一方面是因爲當地配額不夠,消費者在本地難以買到頂配現車;另一方面,儘管部分地區已有4S店,但有的車型在本地的價格甚至高於從中國外貿商採購的一倍以上。

由於海關檢查嚴格,這些被轉賣海外的零公里超豪華車必須先在國內上牌才能出口,增大徵收範圍的豪車稅讓這些外貿商增加了10多萬元的成本。而零公里二手車的利潤絕大部分在於二手車出口退稅,100萬元的二手豪車能領100/1.13*0.13=11.5萬元的退稅補貼,與增加的成本近乎持平,讓這場生意難做起來。

此外,“新車登記6個月內禁轉二手”政策正式推行之後,外貿商對海外客戶的交付時間要往後延半年。陳聰表示:“交期太久國外客戶也不會要的,只能看看後面大家是怎麼應對的。”

回到國內的超豪華市場,不少消費者表示,這次的新政策讓這些超豪華車的價格回到了價格戰開始之前。也就是說,豪車稅起徵點的變化,其實讓許多因爲降價離開交稅範圍的車型,又回到了交稅區間。

乘聯會數據顯示,原本不含增值稅售價爲130萬元(過去豪車稅起徵點)的豪華車,目前的促銷幅度是30%,相當於優惠了39萬元,也就是實際降到了大約90萬元(現在豪車稅起徵點)。

“因此我個人認爲超豪華小汽車調整到90萬元的基數是很合理的,體現了車市變化和稅收調整的合理關聯對應,確保稅基相對穩定,實際並沒有加大徵稅範圍。”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