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歸來,阿里迎變:8090後高管上位,“十八羅漢”接力史上最大組織變革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劉婷

2025年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馬雲身穿新中式服裝坐在第一排。

這一幕,被外界解讀爲馬雲歸來。

自2020年底螞蟻集團上市受阻後,馬雲的行蹤變得低調而神秘,鮮少對阿里巴巴或行業發展發表評論。當時外界關於他是否徹底隱退有着諸多猜測。

不過,回看過去的4年裡,這位商界大佬並沒有真正遠離阿里,阿里的多次變革似乎都有馬雲的影子。

最爲直接的表現是,馬雲的每一次出現,都伴隨着阿里股價異動、業務變革或人事調整。因此,外界往往將馬雲的露面,解讀爲阿里戰略調整的信號釋放。

2023年3月27日,馬雲出現在杭州雲谷學校裡,那是他消失在在公衆視野中數年後的首次露面。次日,阿里啓動史上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改革,“1+6+N”自此誕生。

2024年11月29日,馬雲現身杭州未來科技城的阿里巴巴西溪C區。而就在一週前,阿里巴巴成立電商事業羣,蔣凡重回業務核心。

如今,馬雲再次出現在公衆視野,全球的聚光燈都打在這位60歲民營企業家身上。外部而言,中國民營經濟正獲得新一輪強有力支持;內部而言,阿里核心電商業務面臨巨大競爭壓力,與蘋果的合作傳聞,不知能否爲企業打開新的AI格局。

馬雲歸來,一掃外界猜疑,但新的猜想又伴隨而來,馬雲亮相究竟意味着什麼?

圖源:視覺中國

“打薄”阿里,爲改革撐場

2023年3月27日,一輛汽車緩緩駛入校園,馬雲神采奕奕地走下車來。他身着休閒裝,面帶微笑,這是他2年多來首次露面。

這次久違的現身,被視爲馬雲的迴歸:在海外遊學數月後歸國、以教師身份迴歸、迴歸“阿里人”。

(馬雲現身雲谷學校,圖源:“雲谷教育”公衆號)

在馬雲迴歸次日,阿里巴巴宣佈進行成立24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改革,提出 “1+6+N” 戰略,重塑公司治理架構。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

(阿里巴巴生態系統,圖源:阿里巴巴財報,截至2024年財年)

具體而言,在 “1+6+N” 戰略之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將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阿里則將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

“1+6+N”是順勢而爲,也是不得不爲。隨着拼多多、京東、抖音電商崛起,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的蛋糕不斷被瓜分,而云計算和本地生活業務也未能成爲強勁的增長點。

隨着“1+6+N”組織變革的推進,阿里巴巴各業務板塊發展各異,在部分領域取得了顯著增長。

2024年財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淘寶天貓商業集團(淘天集團)實現收入4349億元,同比增長5.2%,佔集團總收入的46.2%;雲智能集團收入達到1064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明顯放緩;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達到1026億元,同比增長45.5%,成爲阿里近年來增長最迅猛的板塊之一;菜鳥集團的收入爲990億元,同比增長27.7%;本地生活集團實現收入598億元,同比增長19%;大文娛集團收入達到211億元,同比增長14.6%。

(阿里巴巴業務收入數據,圖源:阿里巴巴財報)

在重組一年之際,馬雲罕見地發文,爲改革撐場。2024年4月10日,馬雲在阿里內網發表題爲《致改革 致創新》的文章,肯定阿里改革一年的成效。馬雲直言,過去這一年阿里最核心的變化,不是去追趕KPI,而是認清自己,重回客戶價值軌道。通過向大公司病開刀,阿里重新迴歸效率至上、市場至上。

馬雲在這篇文章的落款爲花名“風清揚”。在公司早期的論壇和文化活動中,他也時常會用花名代指自己。在“阿里重新回到健康成長的軌道”的關鍵時刻,淡出日常管理的馬雲仍以另一種形式歸來。

核心電商變陣,新零售業務斷舍離

時間回到2023年11月,當月拼多多發佈第三季度財報,其股價大幅上漲,市值一度超過阿里,成爲美股市值最高的中概股。

當天,有員工在內網發文:“此刻難眠,也不敢想,拼多多市值直接來到1855億美金,相比我們的1943億,差距僅80億,着實嚇一跳。那個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

對此,馬雲在公司內網發帖迴應,表示“堅信阿里會變、會改”,再次強調變革的重要性,並強調“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這一次,該帖子的落款爲“合夥人馬雲”。

怎麼變、如何改?阿里的答案是斷舍離。2024年12月以及2025年1月,阿里先後賣掉了銀泰百貨和高鑫零售(06808.HK)。

銀泰百貨和高鑫零售都是阿里探索新零售的標杆項目,賣掉相關資產,意味着阿里的新零售版圖正在大幅收縮。

以此爲節點,阿里將集中資源發展核心電商業務。在這場硝煙瀰漫的商戰裡,馬雲也保持在場。

今年“復出”的第一站,馬雲選擇用行動爲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羣“站臺”。2月11日,馬雲春節後回阿里園區,第一站便是去“逛”閒魚,閒魚總裁季山在一旁陪同。

此時距離馬雲現身阿里園區只過去3個月。2024年11月29日,馬雲現身杭州未來科技城的阿里巴巴西溪C區,當天,馬雲頭戴鴨舌帽,手持咖啡,不時與阿里員工合影留念。

就在馬雲現身阿里新園區的7天前,阿里巴巴電商業務版圖迎來重大變革。2024年11月21日,阿里宣佈成立電商事業羣,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閒魚等電商業務。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羣由蔣凡擔任CEO,向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彙報。

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企業的市場競爭格局中,阿里積極求變“應戰”,並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同一天,吳泳銘向公司全員發送郵件稱,中國和全球的電商業態都在進入新的時代,全球化的供應鏈能力、履約能力與消費者服務能力,將決定未來的競爭格局。

阿里年輕化,“80後”拿下接力棒

核心業務更新迭代的同時,阿里巴巴的管理層也在悄然經歷一場代際更替。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蔣凡重新迴歸阿里核心管理層,成爲電商業務的最高負責人。作爲一位“80後”,蔣凡是阿里年輕化管理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最早一批被重用的“80後”核心高管。2017年,年僅32歲的蔣凡成爲淘寶總裁,2019年晉升爲天貓總裁,2020年調往海外業務。

業內人士認爲,蔣凡的迴歸,打破了阿里既有的用人慣性,代表着公司重新讓有實戰經驗的年輕高管主導核心業務。

讓年輕人“上位”、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指揮戰鬥,最早從馬雲開始。他身體力行,吹響年輕化的號角,推動內部管理的新陳代謝。

2013年1月15日,馬雲在內部郵件中宣佈將於當年5月10日辭去CEO職務,專注於董事局主席的角色,以推動年輕管理者的上位。

10年後,在履新阿里CEO後,吳泳銘明確提出“年輕化”戰略,強調未來四年要讓“85後”“90後”成爲核心管理團隊主力。在第一封全員信裡,吳泳銘曾表示:“我們會堅決實行團隊年輕化,要讓年輕主力管理者刷新業務管理團隊,創造讓更多年輕的阿里人成爲阿里的核心力量的機制和文化環境。”

在阿里巴巴合夥人團隊中,80後成員的比例也在逐步提升。根據2023財年年報,28名合夥人中,“80後”佔比已超過20%。此外,除了蔣凡,阿里年輕化戰略還涉及一系列高管變動,淘寶事業部總裁諶偉業、天貓事業部總裁劉博、盒馬CEO嚴筱磊、餓了麼董事長吳澤明都是年輕化戰略的代表人物。

在決策層方面,高層更迭頻繁,組織架構不斷調整。在張勇離任後,阿里正式邁入蔡崇信時代。

2023年9月,張勇卸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蔡崇信接任董事會主席,吳泳銘成爲新任CEO。2023年12月,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推動電商業務深度改革。這也意味着,一度退居二線的“十八羅漢”再次回到前線衝鋒,更熟悉阿里文化和戰略的管理團隊重掌核心業務。

諸多人事調整背後,阿里希望通過高管更替,擺脫“大公司病”,加快業務創新和管理優化,一個更年輕的阿里、更靈活也更多變的阿里正在重塑中。

AI瞭望者,阿里坐上頭部博弈牌桌

乘着互聯網浪潮的東風,馬雲的一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推動阿里走進千家萬戶。面對新技術的崛起,他始終是瞭望者,敏銳捕捉商機並迅速推動落地。

最近兩年,馬雲公開露面5次起,在內部發聲超過3次,每次出現言必談及AI,可以說阿里的AI進程裡一直有馬雲的影子。

2023年現身杭州雲谷學校時,馬雲談到,ChatGPT的技術已經對教育領域帶來挑戰,但這僅僅是人工智能時代的開端。2024年12月,在螞蟻集團20週年活動上,他強調科技的最終使命是改善普通人的生活。

今年2月11日,馬雲現身阿里杭州園區,再次強調AI的重要性,提出“AI會改變一切,但不代表AI能決定一切”。此前,馬雲也強調,真正決定未來的,是企業能否做出“真正有價值且與衆不同的事”。

此後兩天,阿里巴巴與蘋果合作的消息同步傳出,雙方將共同爲中國iPhone用戶開發AI功能。

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爲,通過此次合作,阿里已經坐上了AI頭部博弈的牌桌,在阿里積攢的用戶流量下,AI能爲阿里帶來長期的價值重估。

此次與蘋果的合作,不僅讓阿里站上了更大的舞臺,也再次驗證了馬雲在關鍵技術變革期的前瞻性佈局。

目前,阿里內部已明確“用戶爲先、AI驅動”的戰略重心。加大在AI科技方面的投入,推動以AI爲動力的生產力革命。通過完善AI基礎設施和配套支撐體系,在toB和toC領域持續投入AI的產品研發。

阿里巴巴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阿里雲收入296.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 7%,環比增長11.5%。阿里巴巴在財報中指出,阿里雲業績由公共雲業務的雙位數增長帶動,其中包括AI 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AI 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五個季度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

與蘋果的合作無疑是重要突破,但AI的商業化落地、產業生態構建以及技術創新的長期積累,纔是決定阿里未來競爭力的關鍵。AI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阿里又能否穩佔一席?

關於阿里巴巴的組織架構調整進展、電商業務競爭策略、AI發展規劃及馬雲近期露面的影響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於2月18日向阿里巴巴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