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座不是最髒!專家揭公廁最大「細菌溫牀」 1動作超危險
▲專家提醒,公廁內最髒的並非馬桶,而是地板。(示意圖/CFP)
記者王佩翊/編譯
許多人使用公廁時,都會使用酒精擦拭馬桶坐墊消毒,然而專家直言,其實廁所內最髒的地方根本不是馬桶,真正的細菌溫牀其實是腳下的「地板」。不僅如此,上廁所最容易碰到細菌或病毒的時機,並非坐上馬桶的那一刻,而是按下衝水鈕的瞬間,因爲強力的水流會把細菌和病毒捲到半空中,然後直接落在人類身上,感染風險比碰觸馬桶座還要高。
根據BBC報導,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傳染病學專家魯塔拉(William A. Rutala)指出,其實馬桶坐墊沒那麼可怕,雖然馬桶座的確可能沾有病原體,但這些細菌通常無法透過皮膚接觸傳染。像是性病、腸道感染等,主要是靠性接觸、糞口傳播或飛沫散佈,不是靠接觸到馬桶座中招的。
▲專家建議,衝馬桶時應該把馬桶蓋蓋起來。(示意圖/CFP)
研究顯示,病原體在乾燥的馬桶坐墊表面存活時間有限,且如非接觸傷口或黏膜,基本上無法引發感染。
南佛羅里達大學公衛專家羅伯茲更是直言,「從馬桶座感染病菌的機率根本微乎其微。」她提醒,最危險的反而是直接碰到新鮮體液或用過的衛生紙,因此只要避開明顯髒污的廁所就能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羅伯茲建議,就算不小心碰到了,也別慌張,只要避免摸口鼻,趕緊把手洗乾淨就沒事。
不僅如此,地板、門把手、水龍頭以及烘手機纔是細菌大本營,因爲使用頻率高,病原體在這些表面不斷累積。而當你如廁完,按下衝水鈕的瞬間,馬桶裡的病菌會像噴泉一樣飛濺到空中,然後降落在四周的物品上,甚至直接沾到你身上。
亞利桑納大學微生物學專家格巴(Charles Gerba)的研究證實了這個「氣溶膠效應」現象。他解釋,沖水時產生的水花會把細菌帶到空氣中飄散,如果你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像是忘記洗手就摸眼睛、鼻子或嘴巴,感染疾病的風險就會大幅攀升。
想要避免這些看不見的健康威脅,格巴建議大家養成「蓋蓋沖水」的習慣,並且如廁後一定要徹底清潔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