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自己人”掌舵NASA 貝索斯太空夢要懸了?
5月9日消息,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旗下的藍色起源公司近期取得重大進展,贏得了美國太空軍價值24億美元的衛星發射合同,標誌着其在爭奪政府航天項目訂單的競賽中邁出了關鍵一步。然而,要保持這一勢頭,貝索斯必須面對一個難以忽視的挑戰——來自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強大影響力的持續施壓。
SpaceX早已在政府合同和太空探索領域建立優勢地位,同時,馬斯克與現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關係緊密。他的盟友甚至已開始主導NASA的決策。爲迎頭趕上,貝索斯正試圖重塑與特朗普的關係,並着手全面整頓藍色起源,力求將其打造成SpaceX的強勁對手。
以下爲英文翻譯全文:
2025年4月,貝索斯在4月收穫了一個好消息:藍色起源公司拿下美國太空軍價值24億美元的軍事衛星發射合同。這一合同堪稱是這家初創企業的重大突破,標誌其終於能與SpaceX同臺競技——後者同期斬獲了價值59億美元的相關訂單。
要維持這種勢頭,貝索斯必須持續贏得政府訂單,但阻礙重重。作爲貝索斯的長期對手,馬斯克與特朗普總統私交甚篤,並可能在長期左右美國未來數年的交通及航天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的盟友、金融科技領域億萬富翁賈裡德·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被提名爲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外界普遍預計,他將主導NASA將重心從登月轉向火星——這正是SpaceX長期以來的核心戰略。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預算案計劃削減NASA 24%的經費,並可能叫停藍色起源正爲其研發着陸器的登月計劃。此外,SpaceX還試圖影響監管亞馬遜“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衛星互聯網服務的聯邦機構,而該計劃將與馬斯克的“星鏈”(Starlink)網絡展開正面競爭。
曾與NASA及多家航天企業合作的古德曼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比爾·古德曼(Bill Goodman)指出:“馬斯克如今在政商兩界站穩腳跟並掌握話語權。面對這種局面,其他人拿什麼和他爭?”
根據一位曾與貝索斯密切合作的人士透露,多年來爲亞馬遜和藍色起源服務的說客成功影響着政策制定與政府合同。如今,這位人士指出,貝索斯正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因此,在與特朗普總統斷斷續續周旋十年後,貝索斯採取了一系列被廣泛解讀爲試圖重啓與特朗普關係的舉措。
大選前夕,貝索斯旗下的《華盛頓郵報》突然撤回對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的總統競選支持。特朗普勝選後,亞馬遜宣佈以4000萬美元購得有關其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的紀錄片版權,並開始重播真人秀《學徒》(The Apprentice)——這檔節目被認爲成功將總統塑造成商業天才的形象推銷給大衆。與其他科技巨頭步調一致,亞馬遜向特朗普就職典禮捐贈100萬美元,貝索斯更親臨現場。
此後,儘管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科技高管持續造訪白宮,直接遊說特朗普,貝索斯卻保持着相對低調的姿態。據多位知情人士表示,這完全符合貝索斯的本性,並將其描述爲務實的商人:在避免捲入日常政治博弈的同時,竭力保護旗下企業免受不可預測的執政當局帶來的風險。
一位心腹幕僚指出:"任何認爲貝索斯在'向政治風向磕頭'的人,都嚴重低估了他的長遠戰略眼光。"其他人則預測,馬斯克與政府在貿易、移民政策上的分歧將最終瓦解特朗普與馬斯克的"兄弟情誼"。"何必乞求特朗普愛你勝過愛馬斯克?"一位曾與貝索斯共事的人士反問道,"靜待他們'離婚'豈不更明智?"
貝索斯代表拒絕就本文置評。藍色起源與亞馬遜均不予置評。SpaceX未迴應置評請求。
馬斯克加倍下注
就在2024年春季,貝索斯還鮮少向特朗普示好。2024年3月大選升溫之際,貝索斯通過自2021年設立的“勇氣與文明獎”,向退役海軍上將比爾·麥克雷文(Bill McRaven)捐贈5000萬美元——這位四星上將多年來一直公開指責特朗普威脅美國共和政體。貝索斯還向女演員伊娃·朗格利亞(Eva Longoria)追加捐贈了5000萬美元,她是一名移民活動家兼民主黨主要籌款人。
然而,局勢在7月發生劇變。當月,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競選活動中僥倖躲過刺殺。僅30分鐘後,馬斯克便在他控股的社交平臺X上公開表態,支持特朗普再次競選總統。
當晚,鮮少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的貝索斯也在X上發文,稱特朗普展現出了“非凡的氣度與勇氣”,但並未明確表態支持誰。而馬斯克則加倍押注,向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注入數億美元資金。此舉令外界迅速意識到,在特朗普可能入主白宮的第二任期中,馬斯克勢將擁有超乎尋常的影響力。
刺殺事件後不久,據報道,貝索斯主動致電特朗普,向其推薦北達科他州州長道格·伯根(Doug Burgum)作爲副總統候選人。大選前不到兩週,《華盛頓郵報》突然撤銷了對時任副總統哈里斯的公開背書。此舉被廣泛解讀爲貝索斯試圖使自身與郵報免受特朗普怒火波及。儘管貝索斯否認存在任何利益交換,但事件導致《華盛頓郵報》內部爆發動盪:部分訂戶退訂抗議,多位記者憤而辭職。
這番舉動令不少貝索斯的親信感到震驚,但深諳世故的觀察者則認爲,這是一位精於算計的企業家在保護自身核心利益。他們指出,《華盛頓郵報》對貝索斯仍有一定意義,但相比之下,亞馬遜和藍色起源的戰略地位顯然更爲關鍵。
貝索斯自幼便是太空狂人。在高中畢業演講中,他就提出過建立地外人類殖民地的設想。2000年創立的藍色起源,旨在通過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降低太空探索成本。約兩年後,馬斯克創立SpaceX時懷有類似抱負。在這場競賽中,馬斯克捷足先登,率先贏得政府合同。
自2021年卸任亞馬遜CEO後,貝索斯將重心轉向藍色起源。雖然仍任亞馬遜執行董事長,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他如今鮮少現身西雅圖總部,更傾向通過電話與管理層溝通。儘管外界認爲他常乘遊艇周遊列國、流連名人社交圈,但據其自述,每日仍保持10小時會議強度,主要與藍色起源團隊閉門磋商,偶爾介入工程選項評估。
知情人士透露,貝索斯正推行嚴格管理制度,意圖打造能與SpaceX抗衡的對手。自專注投入以來,藍色起源終將延宕多年的“新格倫號”(New Glenn)火箭實施軌道發射,並通過裁撤10%人員精簡架構,以削減官僚主義,加速量產與發射進程。
藍色起源的遲緩進展也成了馬斯克的“調侃靶子”。他在社交媒體屢用“山寨者”嘲諷與“第二名”表情攻擊對手。儘管貝索斯始終避免幼稚的社交媒體攻擊,但藍色起源已兩度質疑SpaceX所獲聯邦合同:2013年反對NASA將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租賃給SpaceX(該設施現仍在使用);2021年針對29億美元載人登月合同起訴美國政府,終以敗訴收場。
奮起直追
藍色起源仍需奮力追趕。根據媒體對政府合同的統計,過去11年間SpaceX累計獲得美國政府合同金額高達250億美元,而藍色起源僅約60億美元。SpaceX火箭已成爲NASA的核心運載力量,定期執行運送宇航員至國際空間站的任務,而藍色起源迄今主要開展亞軌道太空旅遊。
最近藍色起源完成了一次被包裝爲"數十年來首次全女性太空飛行"的短途任務,儘管外界普遍認爲這不過是公關噱頭。此次約10分鐘的飛行搭載了貝索斯未婚妻勞倫·桑切斯(Lauren Sánchez)、電視主持人蓋爾·金(Gayle King)、流行歌手凱蒂·佩裡(Katy Perry)及另外三名女性。
通過參與NASA"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Artemis Program),藍色起源決心證明其技術資質,並已獲得價值34億美元的月球着陸器建造合同。然而馬斯克始終將火星視爲更具戰略價值的目標,常穿着"佔領火星"T恤出席特朗普相關活動。他正積極遊說NASA重新聚焦火星探索——這正是SpaceX巨型"星艦"(Starship)發射系統的研發目標。
特朗普提名的NASA局長人選艾薩克曼與SpaceX關係密切,曾投資該公司創建名爲"北極星"(Polaris)的載人航天項目,並完成全球首次商業太空行走。在任命聽證會上,參議員們就其潛在利益衝突提出質詢。面對密歇根州民主黨參議員加里·彼得斯(Gary Peters)的提問,艾薩克曼強調:"參議員先生,我必須明確表態,我的忠誠屬於國家、NASA及其改變世界的使命。"他同時承諾不會中止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探月項目轉而專注火星。
根據政府預算提案,除削減NASA撥款外,擬新增10億美元火星探索資金,但未明確具體用途。首次載人登月任務將繼續由SpaceX提供登陸器,但後續兩次任務面臨預算削減風險,這使得藍色起源的着陸器合同前景存疑。
亞馬遜的“柯伊伯計劃”同樣面臨挑戰。這個總投資100億美元的項目,是公司重大戰略佈局,目標是打造全球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上週,亞馬遜成功將首批27顆衛星送入軌道。然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要求該公司必須在2026年7月底前完成超過1600顆衛星的部署。
然而,由於建造速度不足,亞馬遜很可能無法按時完成部署任務。知情人士稱,該公司將不得不向FCC申請延期。與此同時,SpaceX已向FCC提出建議,要求該機構停止對衛星運營商的常規延期批准,除非在“極爲罕見且確屬不可預見的特殊情況下”,才應允許“極短期的延期”。
上週的突發事件再次提醒貝索斯,與特朗普政府的關係依然脆弱。特朗普獲悉亞馬遜擬在其平臺上顯示美國關稅成本後勃然大怒。白宮新聞秘書隨即發聲抨擊,稱這一舉措是“敵意十足、具有政治意圖的行爲”。特朗普甚至親自致電貝索斯表示不滿。
雖然此次事件迅速平息,與藍色起源或柯伊伯計劃也毫無關聯。但這場風波也表明,貝索斯仍需謹慎維繫與特朗普之間的微妙關係。
Goodman Technologies首席執行官古德曼建議,貝索斯應尋找與SpaceX在供應鏈和製造領域的合作機會,並向特朗普和馬斯克表明,他的主要目標是推動太空探索的發展。
“從商業戰略角度看,貝索斯應選擇與馬斯克互補而非直接競爭的任務,”古德曼說。“畢竟這是太空——一個足夠廣闊的領域,有的是空間讓他與馬斯克實現交叉協作,甚至形成協同效應。”(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