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社:不出海就出局”成時髦口號,但盲目出海恐陷入“一出海就出局”的困境

鳳凰網財經訊6月28-29日,“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次論壇由鳳凰網主辦,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贊助合作,中國企業出海全球化理事會聯合主辦,以“爲開放的世界”爲主題,旨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之際,爲中國企業搭建思想碰撞、資源對接、規則對話的高端平臺,系統性破解出海難題,共探生態共贏轉型路徑。

原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中國駐法國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馬社

原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中國駐法國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馬社出席本次論壇,並在“破局中國企業出海困境”分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馬社表示,現在國內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希望通過出海到國外投資發展,“不出海就出局”成時髦口號。但部分企業計劃前往哪些國家投資,採取何種投資方式,目標國別和市場存在什麼風險時,他們往往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如果企業在對目標市場和潛在風險沒有充分了解和準備的狀態下出海,其結果就不是“不出海就出局”,而是“一出海就出局”。

馬社強調,防控和規避風險是企業出海的第一要務,但目前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想出海又不知如何出海,缺乏有效防控風險意識,造成這種情況的背後原因有三個:

第一、信息來源有限且碎片化,企業多從親友、所在國華人或同行處獲取信息,這些信息不全面甚至錯誤,易誤導企業。例如,許多企業聽聞越南和墨西哥機會多且可轉口美國而前往投資,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

第二、缺乏國際化經營經驗和國際人才,國內成功管理經驗照搬到國外往往行不通,如在歐洲國家解僱員工難度極大。

第三、綜合服務跟不上,受長期計劃經濟影響,爲企業出海服務的金融保險、信息諮詢、法律、公關等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

馬社還提到,過去四十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曾獲世界各國歡迎。但如今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政治經濟格局重塑,這也成爲企業出海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國際形勢劇變導致的新型重大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政治風險突出,全球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衝擊國際經貿規則和全球產業結構,美西方泛安全化,對華實施單邊制裁、貿易壁壘及嚴格投資審查,給中國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地緣政治衝突引發的戰爭風險加劇,俄烏衝突、中東巴以衝突等諸多緊張局勢,一旦演變成戰爭,將對全球經濟活動造成災難性影響;全球經濟向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中,西方國家實行“小院高牆”和“去風險”政策,以環保等爲藉口實施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如美歐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限制。

中國企業出海面臨着傳統風險與新型風險交織疊加的局面,在這種環境下如何防控和規避風險?馬社給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要堅定信心。馬社指出,過去三十年,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海外投資存量超2.9萬億美元,累計簽訂承包工程合作超3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和國際化經營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任何風險和挑戰都阻擋不了這一大趨勢,企業應增強信心和定力。

第二、下大力氣鍛造和提升企業自身的國際化經營、防範風險的能力與競爭力。投資前深入開展市場調研、政策和法律評估,做好風險預案;項目執行中建立健全合規管理、財務安全和運營應急體制,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注重本地化經營,與東道國政府、行業組織、法律和金融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打造利益共存、風險共擔的安全保障生態,融合當地文化,克服水土不服。

第三,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構築智能防控風險體系。數字化轉型是對外投資風險管控的破局之策,企業出海面臨的不確定性已成爲常態,要構建數字化風險防控平臺,以更全面的能力整合海外風險數據,用更精確的算法開展實時監控評估,以更便捷的方式建立全時段跨國別的風險防控協作機制。

第四,加強對中國出海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綜合服務刻不容緩。馬社提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引導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強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綜合服務,因此應當加快整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