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爲偶像正名”的正確做法是什麼
最近,在越劇《我的大觀園》中飾演賈寶玉的演員陳麗君在接受採訪時稱“賈寶玉是長子長孫”,引發爭議。江蘇省紅樓夢學會會長、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苗懷明,因糾正這一錯誤遭到網暴。在陳麗君公開致歉後,網暴仍在繼續,並已經嚴重干擾了苗教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客觀而言,公衆人物在傳播傳統文化時出現知識性錯誤並非不可包容,更何況陳麗君第一時間致歉,她“知錯就改”的坦誠態度恰恰展現了文藝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素養;而紅學專家苗懷明則基於學術責任,守護了文化經典傳播準確性。這本來是一出“文”與“藝”相互交流的佳話,卻因爲個別粉絲過度的反應,讓事情變了味。
粉絲支持偶像,本無可厚非,但一些極端化的“支持”行爲,反而給偶像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這樣的例子近年來也不少。比如,奧運游泳冠軍潘展樂因不堪粉絲過度關注,解散唯一官方粉絲羣;有粉絲在比賽現場因質疑裁判對全紅嬋“壓分”而攻擊冠軍陳芋汐。
偶像與粉絲的關係本應該更多停留在精神共鳴的層面,不應該被異化爲“領地意識”。說到底,粉絲雖然支持偶像,但兩者在人格上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把任何對偶像的質疑都被視作對其個人價值的否定,容不下一丁點批評意見,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部分陳麗君的粉絲將教授的專業解讀曲解爲“蹭熱度”,只會讓理性的討論空間不斷被壓縮,不僅很難得到公衆的認同,也會給偶像“招黑”。
粉絲不是不可以表達對偶像的支持,但粉絲和偶像之間的關係也完全可以是共同成長、進步。部分粉絲應該明白,情緒化的表達真的是“支持”,真的是爲偶像好嗎?
有時候,感情的付出也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雖然在舞臺上的形象總是光彩照人的,但任何一位偶像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或她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支持,到底還有哪些地方可以不斷進步和完善,都是粉絲可以認真考慮的問題。反過來說,作爲粉絲,又可以從偶像身上學到什麼,領悟哪些道理,同樣也是追星的意義所在。
“爲偶像正名”的正確做法,從來不是“堵住批評的嘴”,而應該是“打開對話的窗”。構建起理性的討論空間,讓學術歸學術、藝術歸藝術、情感歸情感,相信不管是偶像還是粉絲,都能從一場熱烈的討論中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