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了:英港澳又開始針對中國留學生了!

別看現在老說經濟不好,但出國的人數就沒下降過。就說英國吧,人家總的國際學生招生體量是下降的,但基本在國內這邊找到補充了,基本都是150%擴招中國學生的。

國內就是,窮啥也不能窮教育,即使大環境,就業,甚至體制內都開始勸退留學生。但依舊不妨礙國內家長送孩子去留學,去開視野,去換個環境找更多機會去。

大陸這邊卷的人多了,出去的學生就更多了。人多了,事情就多了,被針對,被“歧視”的感覺就各種有了。今天我們聊下英港澳這邊對大陸學生的各種針對。

No.1 英港澳對大陸學生的信任危機!

後疫情時代,因爲有了很多可以online課程的契機,包括語言,成績等等都開始了羣魔亂舞的時代。針對中國學生的學術不斷,造假,舞弊,泄題等等事件就沒斷過。

有的時候不是人家英國,土澳,甚至HK針對大陸學生,主要是咱喜歡挑戰誠信規則,喜歡撐死膽大的。

像去年和前年,A-level泄題就瘋狂上演,每門課程的成績價格都被打下來了。你想要數學,進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這類課程的A-A*,容易的很。答案買就是。

所以,今年像CIE這種考試局,在a-level報名前就開始針對中國考區搞針對了。對擇校大家都偏愛的專業實行獨立命題。

土澳這邊也一樣,尤其是針對語言類考試的作弊開始層層限制。市場上太多關於雅思的面授行爲了,現在馬來,泰國,印尼,日本,韓國等多處的雅思考試要麼取消了紙筆,要麼就不接受中國學生跨國籍所在地的成績了。尤其是墨爾本,悉尼,新南等學校,他們只接受你國籍所在地或最近學歷所在地的常規語言考試成績。

就他們的意思很明顯,我知道你們有花頭,你別跟我搞花頭。我這邊已經官宣警告了。

No.2 英港澳大學加大對中國學生學術資料的核查!

不只是源頭的本科和語言成績被覈查,現在大學升碩士也是一樣。現在英國,香港,澳洲都有自己單獨的排查。

比如土澳這邊,就很喜歡針對中國學生打擊代寫,作弊的問題。尤其是rmit,UTS,以及UNSW這些學校,經常有郵件和公告發給學生。這兩年,就各種會有中國學生大規模的掛科和具體作弊事件。就看麻了。

香港針對也會針對大陸學生多了一個Aptitude test,就人多總有些魚想蹦躂下,然後被學校搞針對。

英國這邊,像UCL和KCL這種也開始引入了新的學術資料驗證機制,就他們搞了個Qualification Check,找了一個第三方覈查平臺審覈你材料的真實性。Birmingham和LSE這種需要你通過學信網的學歷認證纔可以。

雖然這個Qualification Check沒啥卵用,並不能解決核心的成績作假等問題,但主打一個多一道審覈流程,噁心你。正常來說,你有條件offer換無條件的時候才需要QC下,但有些學生在沒拿到有條件offer也會被要求QC,就很難受,成績和畢業證學位證都沒下來,qc個毛線。這還需要和學校再去溝通,屬實費勁。

No.3 入讀後,針對中國學生的退學變多了!

就這幾年,不曉得是因爲網課還是英國這邊師資問題,亦或是本身中國學生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現在中國學生在英國大學的掛科率是越來越多的。少的掛1-2門,補考下也就過了。多的至少三門起步。

被掛科後就三個出路,要麼補考通過,學位證還會有。要麼被學校勸退,拿個結業證走人,學位拿不到。還有就是要麼你提前轉學,換一家學校重來。

很多學生會選擇補考,但補考不是你想補就能補,有些課程是沒補考的,有些學生即使補考了也會繼續被關。這種情況這幾年大幅提升。很多學生自然會想一些其他主意。

說生病啊,家裡人怎麼樣啊,抑鬱啊,歧視啊等等原因。這類的原因太集中了,學校又不傻,自然懷疑了。於是他們成立了專門調查這類申訴材料審覈的團隊集中來審理這種case,發現材料作假的基本都是直接清退,主打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然後就是各種被英國這些大學上報UKVI,取消簽證,要求退學。有的學生只能轉學校,甚至有的學生被迫轉學去澳洲或其他地方。

當然,發生這類情況的主要是在海外讀本科的學生,碩士這邊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碩士這邊被掛科有的是因爲語言能力不行,跟不上課,然後淺掛下,或者自己找搶手代寫論文,水淺王八多,自然暴雷,然後被掛掉。還有學生是不瞭解人家那邊規則的,尤其是寫論文,ref來源都不搞一個的。然後人家就當你是作弊。

就好多的國內學生對待學術的思維放到人家海外本科去,形成了水土不服。你要說是很多中國學生主動犯規嗎?其實有的不是,他們只是有時候習慣了。而這種習慣是大環境造成的。

總了個結:就留學這個事,現在出國的人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就都有了。你禁止不了那些想衝好學校然後去犯規的學生的,畢竟這就是人性,他們就是想爭取點好東西,然後破壞規則。站他們角度自然是沒問題。但你入讀後,能不能上點心,把缺的那些東西補回來。或者你技術高明點,不讓學校發現?你們招數太拙劣的話,學校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不行。

當然,有的時候也不能怪中國學生,畢竟咱們卷,人多,人一多,學校自己也作妖起來了。的確有一些非正常的針對的,比如針對性的開放申請時間,針對的提升均分和語言門檻等等。瘋狂的擴招,體驗度下降等等。這種課程多了,其實根源上中國學生是受害者的。反過來你門檻提高了,其他學生也只能去想另外辦法了。

學校本身其實也是個商業行爲,供不應求的時候,學校上漲學費和門檻,還搞你心態。差學生的時候,自己就主動放低門檻,還瘋狂給獎學金,你看我前陣子有個雙非600以後的學生81,申qs100以後的學校,好幾個主動給6000胖的學費減免。就別覺得有些學校是高大上的,他們真的底層邏輯就是商業行爲。你不捧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掉落神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