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晶片iPad Air實機評測 5大優點3缺點全公開
新款巧控鍵盤包含14鍵功能列、用於直通充電的USB-C連接器以及針對iPad的前後保 護。懸浮的懸臂設計可調整爲多種視角,更大的玻璃觸控式軌跡板增加iPadOS的方式。(古明弘攝)
M3晶片版的iPad Air有11吋與13吋兩款,起售價分別爲1萬9990元起、2萬6900元起。圖爲11吋太空灰色,背蓋已經沒有「Air」字樣。(古明弘攝)
搭載M3晶片的Apple最新款iPad Air已經正式在臺上市,記者實際使用3周後發現5大優點以及3個可改進的地方,提供選購參考。什麼人適合使用M3晶片版的iPad Air?什麼人該考慮M4晶片的iPad Pro?或是買A16晶片的基本款iPad,看完後或許有點心得。
首先,這次評測M3的iPad Air和去年評測M4 iPad Pro一樣加入巧控鍵盤與iPad Pencil Pro的「完全體」做整體評論。
M3版本iPad Air搭配新版的巧控鍵盤,外出能輕鬆進行文書處理或是剪輯影片,白色外觀簡約時尚。(古明弘攝)
M3 iPad Air有11吋與13吋兩款,有藍色、紫色、星光色和太空灰色共4色,這次測試的是11吋太空灰的M3 iPad Air,100%再生鋁合金外觀,顏值在水準上,裸機重量460公克,和同尺寸的M4版iPad Pro(WiFi機型)還要重16克,但長時間使用下來,並不會感受到差別;白色的巧控鍵盤不僅時尚好搭配,重點是在一堆黑灰色的3C產品堆中,相當顯眼。
iPad Air搭配巧控鍵盤和Apple Pencil是將效能最大化的夢幻組合。(古明弘攝)
CPU性能提升約18%,多工處理更流暢、GPU支援動態快取(Dynamic Caching) 和硬體級光線追蹤,對創作者與遊戲玩家是一大福音。以大多數用戶的生活需求來說,使用iPad最大差別就是打開後,一指即能解鎖使用,不像筆電需要等待開機,加上新一代的巧控鍵盤,完全能應付中度文書工作和圖片或影片編輯,效能表現與M1晶片的iPad Air相比,速度提升近2倍,這點在輸出影片時最有感。
與上一代Air相比,新款iPad Air配備橫向設計的1200萬畫素前置相機,擁有F2.0大光圈,能在低光源環境下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品質,前鏡頭從頂端移到於機身側邊位置,在評測時剛好有幾場視訊會議,人物居中功能避面「斜視」的尷尬;主鏡頭爲1200萬畫素的廣角鏡頭,在掃描文件時十分方便。
連線技術支援5G(eSIM 服務)、Wi-Fi 6E及藍牙5.3,網路連線體驗佳。USB-C。支援每秒10Gb的資料㯽輸速度,可快速連接到相機、硬碟和外接顯示器等裝置,例如6K解析度的Pro Display XDR或5K解析度的 Studio Display。
使用Apple Pencil在iPad上對圖片進行影像清除,消除區域更精準。(古明弘攝)
iPad Air支援去年推出的Apple Pencil Pro和舊款的Apple Pencil (USB-C);舊版的巧控鍵盤也能沿用,不過大推新款的白色巧控鍵盤,配備14鍵的功能鍵列,操作快速,和Pro版本的鋁金巧控鍵盤相比,新款Air鍵盤選用親膚材質不易沾染指紋,使用體驗相當不錯。過去3周,不論是放在採訪包或是出差放在小型行李袋都很容易收納,不過iPad Pencil實在太容易掉,建議放在筆袋裡。此外,與Apple生態圈產品的連動,也是加分題。
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但在預算和規格不同下,端看使用者能否忍受,若無感,這些缺點自然不存在。
11吋的M3晶片版的iPad Air能輕鬆放入GUCCI的中型GG中型旅行包,外出使用不佔空間。(古明弘攝)
M3版本的iPad Air螢幕爲LCD Liquid Retina顯示器,螢幕刷新率只有60Hz,不支援120Hz高更新率。少了OLED螢幕,對於追求影像品質者而言,明顯有感,純粹的黑色無法表現,若單純閱讀文字感受不大。至於少了高更新率,對遊戲玩家和影像創作者的影響較大。
雖然已經做到13吋大螢幕,但依舊只能使用TOUCH ID解鎖,開機後還是得輸入密碼或是觸碰一下頂端按鍵,長時間使用須頻繁按壓解鎖,相當不便。
不像Pro版本的巧控鍵盤有黑色與白色兩種,新版的巧控鍵盤只有白色,9千多元的白色鍵盤一旦弄髒,肯定心疼,且新款的鍵盤少了Pro版的背光設計,在暗處使用時多少影響輸入的方便性。
與13吋的MacBook Air(左)相比,11吋的M3晶片版的iPad Air更爲靈活便攜。(古明弘攝)
總結,若你的iPad爲M2以下的機型,且預算有限,可升到M3晶片版的iPad Air,能滿足大多數學生、上班族或是數位遊牧民族需求。如果只把iPad拿來追劇,可以再等等。那麼要買11吋還是13吋呢?個人認爲iPad就是追求輕便,11吋的機動性較高,跟11吋搭配的外出揹包選擇種類更多。若是13吋,除非是在定點觀看或是當作外接螢幕,否則寧可拿出13吋筆電。
至於不受預算限制或是有重度工作需求的專業人士,毫無懸念可直上更輕薄的M4晶片的iPad Pro,頂規的使用體驗,用了就回不去。最後強烈建議想使用iPad作爲工作機者,一定要搭配巧控鍵盤和觸控筆,就算不是原廠也沒關係,3者合一,才能讓iPad發揮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