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e實測!3大優缺點真實公開 4類人適合入手
iPhone 16e的外觀簡約,霧白色顏值高。(古明弘攝)
蘋果最新手機iPhone 16e上市後反應不一,記者實際使用2周,除了平時工作,也到淡水和大稻埕碼頭取景,同時在SuitWalk活動上測試,根據不同生活情境分析這款16系列新成員的優缺點,提供消費者選購參考。
外觀上,16e有霧黑和霧白兩色,機身沿襲蘋果的設計風格相當簡約,其中霧白色顏值最高,第一次想裸機使用,加上6.1吋僅167公克,手感相當好,單手就能輕鬆操控。超瓷晶盾面板,耐摔表現提升4倍,適合容易手滑的奶油手。和過去的SE系列相比,USB-C連結孔與取代Home鍵的Face ID,更符合目前趨勢。
在大稻埕碼頭使用iPhone 16e拍攝的可愛狗狗,毛髮與眼睛均細膩呈現。(古明弘攝)
iPhone 16e搭載A18晶片6核心CPU,支援Apple Intelligence,起售價2萬1900元,是最超值的蘋果AI手機,使用兩週後,最常使用的文件和影像編輯都很順暢,例如將紙本新聞稿轉化爲電子檔文字,消除圖片中亂入的路人,或是長按相片中的物體就能輕鬆將拍到的狗狗儲存當作貼圖。在淡水河邊錄製街頭藝人演唱,開啓「混音」功能進行音訊編輯,很簡單就能去除環境雜音。
使用iPhone 16e的人像模式,拍攝參加SuitWalk的名模王麗雅,健康膚色。(古明弘攝)
電力方面,以往到了晚間10點,電力就掉到20%,iPhone 16e則可以撐到隔天的中午,蘋果宣稱16e是歷代6.1 吋iPhone中電池續航力最強,蘋果自研的C1晶片在續航力上實際有感。
至於缺點,最大的硬傷就是攝影功能,16e只有一顆4800萬畫素的主鏡頭,少了廣角鏡,拍合照時必須往後退;開啓人像模式時,畫面內一定要是人物纔有作用,拍攝公仔或是寵物時,對焦框就會顯示「未偵測到人物」;夜拍效果不理想;原生焦段只有2倍,數位變焦只有10倍;少了微距功能,拍美食或花朵時,景深效果不明顯。不過在白天或是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在2倍焦段內的拍攝效果與其他iPhone 16系列的差異不大。
利用iPhone 16e捕捉淡水夕照,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細節也清楚呈現。(古明弘攝)
螢幕上方保留瀏海、沒有動態島,對使用過iPhone 15以上系列的記者來說,還是有點不習慣;另一個使用不便的就是16e不支援無法使用MagSafe 磁吸充電,必需另購有磁吸功能的手機殼。
iPhone 16e少了微距鏡頭,拍攝花朵時背景虛化效果不明顯。(古明弘攝)
看完3大優點與3大缺點,那麼哪些人適合iPhone 16e呢?首先是青少年,尤其是不想接收長輩舊手機,又想使用iPhone者,售價對家長來說較易負擔,加上蘋果的耐用性,撐個3-5年應該不是問題;想嘗試蘋果手機的安卓用戶,16e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是同事或家人都用iPhone,或是其他3C裝置都是蘋果生態圈的用戶,就個人經驗而言,除了免費的iMessage,可直接利用AirDrop傳送檔案到其他iPhone、MacBook或是iPad就是最棒的體驗;使用SE系列或是iPhone 11之前的舊用戶,也能感受16e的便利性;此外,iPhone 16e也適合當作工作機,處理基本文書作業,和簡單拍圖片做確認,加上優化的電池續航,上班時多數情境足堪應付。iPhone 16e的e究竟代表什麼?有人說是everyone或是Economy,我覺得是代表便利、便攜的easy,在iPhone陣營中的價格也是相對easy。
總結來說,若和SE系列相比,iPhone 16e在規格上大幅升級,像是以往SE系列沒有的Face ID、USB-C接孔、動作按鈕,加上支援Apple Intelligence的A18晶片,都是向16系列靠攏。網路上有許多人拿16e與其他安卓機型做比較,討論哪些功能被閹割?哪些功能安卓陣營表現更好,其實對某些族羣而言,那些缺少的功能他們根本不在意或是用不到,老話一句,能輕鬆對應自身使用情境的手機,纔是最適合自己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