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戰車、魚叉飛彈 明年預算增84億

國防部官員昨到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軍購進度延宕議題,立委發現明年度預算書中,陸軍M1A2戰車與海軍岸置魚叉飛彈的經費都增加,兩者總共多了八十四億元。國防部官員承認,當初採購M1A2所編預算數就低於美方報價,經過議價後仍有差額,只好增加。

至於先前也屢傳交貨延遲的魚叉飛彈與刺針飛彈,國防部長顧立雄說,兩案仍在發價書期程內,且在交運時間前,未有延宕。

顧立雄強調,國防部會盡最大努力加速履約督導;美方也已經發現問題,成立專案辦公室,改善對友盟國家的軍售交運。

民進黨立委陳俊宇質詢,延宕的對美軍售總額是否已達新臺幣六千億元?顧立雄表示「沒那麼多」,三項(F-16、AGM-154飛彈、Mk48魚雷)總共爲八十二億美元,大約兩千四百多億新臺幣。

顧立雄也證實,我國採購肩射刺針飛彈的數量,已從五百枚增至二六二一枚,預計今年第四季可以獲第一批,二○三二年度全部交運。陳俊宇追問,有無可能與美方合作,在臺共同生產?顧立雄表示,曾和美方溝通,但「沒有具體結論」。

民衆黨立委林憶君質詢,爲何明年度預算書中,M1A2與魚叉飛彈,分別增加四十八億與卅六億元?陸軍參謀長陳建義解釋,最初預算編列就不足,當時我方認爲可透過議價解決,然而到第五版發價書,已經沒有空間,只得增編四十八億補足差額。

安排這場報告的國民黨籍召委馬文君批評,國防部直到週日下午纔將書面報告送給立委,並且根本沒有詳盡資訊。她舉例,魚叉飛彈當初以戰備急需爲由,大幅簡化建案程序,原本宣稱五年完成,以應付臺海緊張局勢,預算實際編列出來卻變成十年,如今可能又變十二年。她要求國防部要找出問題點,而非拚命替廠商找理由,「你把進度往後延,當然都變『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