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也“點贊”了?美團閃購獨立出道

4月15日,美團正式面向消費者推出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

這是“閃購”首次作爲一個單獨的入口出現在美團App首頁,與其並列的一級入口有“外賣”、“團購”、“酒店民宿”、“小象超市”、“美團優選”等。

而此前,美團閃購業務以“外賣”入口下的超市便利、品質百貨等非餐品類呈現。

時代財經從美團瞭解到,此次入口的調整並不涉及業務層面的整合,而是通過對App界面層級的重構,強化以美團閃購爲核心的非餐飲類即時零售業務在美團生態中的戰略地位。

就在幾日前,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社交平臺發言稱,“即時零售這幾年發展的如火如荼,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生鮮、酒飲、3c數碼、藥品等品類的進展速度遠超預期。”他還指出,“即時零售的發展大勢是擋不住的”,“‘30分鐘送萬物’創造的新體驗一定會滿足更多用戶需要”。

4月15日,“羅永浩力挺閃購”詞條登上微博熱搜。網絡流傳的截圖顯示,羅永浩在朋友圈發問稱讚“閃購”是下一代的購物方式,當傳統電商還在標榜次日達,美團閃購已經用30分鐘到手重構了零售規則。他表示,現在閃購服務的全品類增速已非常驚人,並預言傳統網購模式可能逐漸被淘汰。

“閃購”獨立出道

美團對於“閃購”這一獨立品牌的定位爲“24小時陪伴消費者的新一代購物平臺”,爲消費者創造“閃購一下,30分鐘好貨到手”的購物體驗。

目前,消費者從美團App首頁的“閃購”入口點進去可以看到,該頻道下有蔬菜水果、超市便利、手機家電、商場專賣、美妝個護、潮玩運動、鮮花綠植等諸多類目。

各大類目下還有更爲細緻的劃分。例如超市便利欄目包括了大型超市、便利店、酒水專賣店等;手機家電欄目包括了小米、華爲、榮耀等品牌。

相較於之前較深的入口,升級後消費者可以通過“閃購”這一個直觀的入口,直接觸達美團各項非餐品類的即時零售服務。可以看出,美團已通過App首頁改版,將核心資源(如置頂入口、流量)向即時零售業務傾斜。

實際上,讓“閃購”獨立出道,美團籌備已久。

美團閃購業務最早於2018年在美團內部上線,最初是作爲外賣業務外的“非餐飲業務延伸”,而後品類逐步拓展至生活萬物。

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認爲,選擇此時發佈“美團閃購”獨立品牌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團內部觀測到用戶對閃購的消費粘性、依賴度等有明顯提升。

從用戶需求側看,去年美團閃購用戶的下單頻次提升幅度顯著,特別是一些日用快消品的下單用戶數和頻次增速超出大盤。2024年美團交易用戶數突破7.7億,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閃購年度交易用戶數量接近3億,佔比約39%。

從供給側看,去年以來,美團加大了與家電、日用百貨等各大品牌商的合作,美團閃電倉數量有所增長。截至2024年末,美團閃購已和超5600家大型連鎖零售商、41萬本地小商戶以及超570家品牌商達成合作。

閃電倉是美團閃購推出的一種即時零售供給模式,自2022年起開始在全國普及,主要是幫助商家以開倉方式線上經營。據美團方面公佈的數據,目前美團閃電倉數量已超過3萬個,預計2027年達到10萬個。

“美團閃購的品牌化是美團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戰略升級,其核心在於通過品牌整合提升消費者認知,形成與其他平臺即時零售業務的差異化競爭。”網經社電子商務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向時代財經分析。

他認爲,“品牌化不僅增強了商戶合作意願,優化了供應鏈協同,還推動了本地零售生態的數字化升級。對美團而言,即時零售是其‘零售+科技’戰略的核心,與外賣業務形成生態閉環,提升了用戶粘性。”

即時零售戰略地位升級

在去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表示,從長遠來看,即時零售或將佔據電商市場10%以上的份額,美團閃購發展超出了此前的預期且極具潛力。

王興提出,美團在提供配送服務的所有城市縣城和小鎮都看到了美團閃購有巨大的增長機會,後續會考慮如何進一步提升即時零售的滲透率。到2027年,閃電倉GTV(總交易額)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元。

從財報看,2024年,美團全年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即時零售(外賣和閃購)的規模化滲透、到店酒旅的協同效應釋放,以及成本的優化。公司全年實現營收3375.92億元,同比增長22.0%;經營溢利368.45億元,同比增長174.6%。

其中,核心本地商業是美團業績增長的主力引擎,2024年,該分部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9%至2502.47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5.4%至524.15億元,核心本地商業業績的增長彌補了新業務帶來的虧損。

據王莆中透露,當前,以美團閃購爲主的美團非餐飲品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去年三季度,美團閃購的日訂單峰值突破1600萬單。

拆解美團財報不難看出,在覈心本地商業中,餐飲外賣仍是其重要收入來源,但非餐飲品類的增長迅速,或爲美團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從行業趨勢來看,弗若斯特沙利文發佈的《2024年中國即時配送行業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即配行業訂單規模達482.8億單,同比增長17.6%。按照當前發展曲線,行業有望在2030年突破千億訂單規模,未來6年保持年均13.1%的兩位數增長。

圍繞即時零售,近年來,巨頭們之間的博弈肉眼可見變得激烈。這既包括傳統的零售商也包括互聯網巨頭。

例如山姆已成爲現階段前置倉賽道的“頭號玩家”;沃爾瑪中國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後,即時零售業務貢獻了25%的全年營收增量;永輝在接受胖東來“爆改”之外加強對即時零售的重視;2024年,盒馬鮮生重啓前置倉業務,致力於爲消費者提供3公里內30分鐘快速送達服務。

作爲即時零售的領跑者,美團很早就意識到其從外賣建立起來的高效的即時配送網絡,是其護城河所在。“外賣配送所建立的30分鐘即時配送網絡使美團能夠擴展到更多品類。這是我們建立美團閃購以及即時配送市場模式的方式。”美團高管在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財報電話會上表示。

在用戶需求響應效率的無限趨近中,即時零售這場戰役,沒有終局,只有持續迭代進化。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