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土地正義 等了75年 臺東22筆地交還原民

行政院原民會副主委杜張梅莊(左五)交付土地權狀給19名族人,領到權狀的族人情緒激動,欣喜終於等到這一天到來。記者徐白櫻/翻攝

1895年日本總督府頒佈「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管理)規則」,原住民祖產地一夕變公有地,光復後登記爲臺糖公司。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爲落實土地轉型正義,價購臺東32筆臺糖地,昨先交22筆權狀給19名族人,一名七旬族人感動地說,這一天已等了75年。

臺東縣府昨辦「土地所有權狀領狀儀式」,行政院原民會副主委杜張梅莊交付土地權狀給鹿野鄉、臺東市、卑南鄉及太麻里鄉等地19名族人。

「過程真的不容易」杜張梅莊表示,計劃源起於2017年12月28日「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的提案裁示,歷經8年努力,價購費用從逾2億降至7430萬元,差距約1.3億元,感謝臺糖支持,這不只是一次土地移轉,更是政府對原住民族權益保障的迴應。

原民會指出,「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管理)規則」發佈後,原住民祖先遺留的土地均變爲公有地,臺灣光復後又登記爲臺糖公司,導致族人1946年起向臺糖租地耕作。

原民會爲落實土地轉型正義,清查符合公有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要點及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規定者,編列7430萬元價購花東及屏東等57筆,共1.44公頃土地,其中32筆位在臺東,依增劃編原保地相關程序註記爲原保地後,依法分配給原先承租使用的族人,自此無須再繳納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