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四高四爭先”,開創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新局面

“四高四爭先”是新一屆省委領導班子對河南發展的精準把脈和科學謀劃,是全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的行動指南,充分體現了河南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的高度自覺,也爲我們做好未來一個時期的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

我們將自覺把學校事業發展放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謀劃推動,放到全省高等教育發展的大勢中去審視推進,在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中,奮力開創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新局面。

錨定高質量

找準定位鍛造優勢

作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地方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於立足區域需求,找準生態位、明確增長極,實現從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的戰略轉型。

近年來,許昌學院堅持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主動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定不移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凝練辦學特色,彰顯辦學優勢。

前瞻謀劃,以理工轉型重塑辦學格局。2002年升本後,學校就着手壓縮師範專業,擴大理工專業比例,2017年理工醫類專業和學生佔比雙雙達到50%。2021年以來,學校加快轉型步伐,瞄準社會需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理工醫類專業佔比上升到59.65%,在省級以上科研平臺、人才項目、重點學科、國家級項目等關鍵辦學指標中,理工類佔比均超過70%。2022年,經省教育廳批准,學校辦學性質類別由綜合類變更爲理工類。計劃到2030年,學校理工醫類專業和學生人數佔比將雙雙達到70%。

聚焦區域,以學科重構鍛造核心優勢。學校全面提升學科建設與區域發展的適配度,培育建設了由3名中原學者領銜的材料與化工等3個優勢學科、電力裝備與信息工程等6大特色專業集羣和超硬材料等7個現代產業學院,實現了與河南省重點產業鏈羣和許昌16個重點產業鏈的對接,辦學特色優勢彰顯,5個學科在河南省第九批重點學科終期驗收中獲“優秀”等次,5個學科獲批新一輪省重點學科,學校獲批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建設單位。

瞄準前沿,以平臺整合提升科創能級。學校重塑科創平臺,聚力科技攻關,積極推動成果轉化。近年來,學校深度參與建設了中原電氣和中原石墨烯2個省實驗室,獲批河南省功能食品綠色製造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箇中原學者工作站、1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在內的27個省級科研平臺。平臺集羣激活了創新動力,材料與化工、電子信息、食品與營養等學科蓄能起勢,承擔了國家級科研項目52項,其中面上項目11項。電子信息學科獲IEEE TGRS期刊2023年度唯一論文獎,納米表界面調控應用、農產品生物發酵與酶催化兩個學科方向相關成果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

立足高水平

推動產科教深度融合

開放辦學、互通融合是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構建更加開放、更具活力的產科教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

多年來,許昌學院堅持立足地方,不斷健全完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相互支撐、融合發展的制度機制,推動教育鏈、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雙向賦能,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高校主體、行業引領、企業參與、校地互動”政產學研機制,被教育部譽爲“許昌模式”。

構建協同機制,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推動許昌市委、市政府設立每年不低於1000萬元的“校地合作專項”,學校先後與許昌6個縣市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選派132名校內高層次人才到地方掛職,聘請134名校外專家擔任學校兼職教授或科技顧問,充分發揮博士服務團、科技特派員、鄉鎮科技副職等高層次人才作用,推動校地人才共建共享雙向賦能。實施科研團隊PI制,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充分發揮材料與化工、電子信息、食品與營養等學科優勢,與860餘家企事業單位簽訂校企服務合同等1179項。

引才育才聚才,加快構築創新人才高地。創新人才和團隊是學校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和重要支撐。學校立足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帶土移植”“厚土培植”,匯聚了一大批領軍人才,培育和全職引進了鄭直、姚致清、黃繼紅3名中原學者,分別領銜材料與化工、電子信息、食品與營養3個優勢學科團隊,重點對接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食品等7個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學校精準引才、系統育才、科學用才、用心留才,形成長效機制,有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縱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健全以需求爲導向的動態調整機制,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服務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深入推進教學模式改革,培養科技產業急需、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學校實施一流專業培育計劃、一流課程建設計劃,獲批省級、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省級、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7門,6個專業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教育部師範類專業認證。學校探索創立OPCE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範式,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生在省部級以上高水平競賽中獲獎突破8000人次,學校獲評河南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兩次專題推介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聚焦高品質

發展成果惠及廣大師生

以師生爲本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堅持發展爲了師生、發展依靠師生、發展惠及師生,尊重師生主體地位,將學校事業發展與師生髮展有機融合,才能爲學校事業發展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加大硬件投入,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提升。學校不斷優化辦學資源配置,投入2.15億元建成新興產業科技樓、智慧建造研發實訓中心等重點工程,完成教學實驗用房擴充及優化調整、餐廳改造、學生宿舍樓空調安裝、專家公寓電梯加裝等20餘項重點項目,紮實推進智慧校園、平安校園、綠色校園建設。學校建設的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鈞瓷文化藝術館,育人成效明顯,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獲批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學校獲評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河南省平安校園等稱號,學校事業發展環境更加美好,師生成長髮展支撐更加堅實。

增進民生福祉,師生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學校不斷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籌資融資機制,科學合理編制預算,有效化解債務風險,確保教職工福利待遇穩定增長。2017年以來教職工人均收入以每年4.36%的速度保持增長,教職工工資福利支出24.89億元,發放國家獎助學金2.91億元,真正落實“師生爲本”理念,將保障落在實處,把服務做到細處。學校成立教師中心、課程中心、學生中心,服務師生成長髮展。建立“i許院”接訴即辦平臺,暢通師生訴求解決渠道。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聯合成立“T-D-E”教學研究中心等,多措並舉保障教職工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學校不斷完善師生幫扶體系,關心師生身心健康,切實解決教職工生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師生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推進高效能

激發辦學活力提升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創新的必要途徑。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必須堅持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補短板、強弱項、固根本、防風險,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校高質量發展。

加強黨建引領,築牢基層戰鬥堡壘。樹牢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創新思維,健全完善基層黨組織體系和基層治理網格化體系,構建上下貫通、橫向互聯、覆蓋各方面各環節的責任鏈條體系,切實將治理成效轉化爲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學校構建了黨委領航、二級黨組織引航、基層黨支部護航、黨員領跑、羣團助力“五位一體”黨建工作體系,堅持組織覆蓋與工作覆蓋同步推進,有力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學校獲批4個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個省級標杆院系,10個省級樣板支部;2個團隊入選全國、全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

聚焦重點領域,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緊緊圍繞“1+3+2”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工作任務,立足學校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聚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平安校園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學生管理服務、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等重點領域重點任務,積極探索“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疏通堵點,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的專業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有效化解風險,維護穩定,促進發展。

激發創新活力,注入強勁發展動能。發揮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質量爲導向的體制機制改革和“院辦校”改革的引領作用,堅持整體設計、試點先行、重點突破,推動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學校目標管理、部門協調服務、二級學院主體運行的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管理服務保障效能。用高水平、有組織的學科佈局、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培育爲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激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生動力,爲學校內涵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徵程需要新擔當。展望未來,學校將錨定全面建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這一目標,全面實施人才培養強能工程、學科建設築峰工程、科技創新攀登工程、師資隊伍培優工程、開放辦學拓展工程、內部治理提升工程、大學文化厚植工程、服務保障增效工程,更加突出特色發展、創新引領、開放融合,以永遠在路上的幹勁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以更高遠的站位服務現代化河南建設,行遠自邇、篤行不怠,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中彰顯許昌學院擔當。

(作者系許昌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