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撞船驅美艦 南海硝煙升

日前在南海中菲黃巖島爭議海域附近,中共海軍與海警船艦在追逐菲律賓巡邏艇時發生碰撞意外。從畫面來看,海警船艏遭嚴重毀損,軍艦艦艏也受損,兩艘船艦必須回到榆林港整修,菲律賓巡邏艦則毫髮無傷。此意外發生後,隸屬美國第七艦隊的驅逐艦「希金斯號」昨天航經黃巖島海域,似乎欲藉此試探中國態度,解放軍南部戰區則立即發佈訊息稱美艦未經批准非法闖入「中國黃巖島領海」,南部戰區海軍依法跟蹤監視、警告驅離。

兩起事件接踵而至,除說明南海硝煙未歇,更有隨時可能升高的態勢;另一方面也再次凸顯中國對南海的態度,對中國而言,黃巖島周圍的主權依然是不可退讓的核心利益;且發生意外後,共軍立即調整兵力,並釋出驅離美艦訊息,顯示似乎並未因撞船出現戰力真空,也可從中觀察中共海上武力的實力。

從噸位上看,此次中共海軍是由七五○○噸的○五二D桂林艦、一五○○噸的中國海警三一○四艦出現意外。相對於菲律賓三五○噸的巡邏艇「蘇祿號」,中國方面的兩艘艦艇可能過大,不一定適合執行類似任務。而桂林艦加速過快,且可能誤判航行上的視覺死角及其與海警船間的性能差異,因而產生碰撞。

事件發生後,中國立刻調派九○三型綜合補給艦洪湖號(舷號九○六),該艦有與醫院同等級的醫療設施與人員,顯見海警船上應有不少傷患。

此次海上意外也凸顯中國在南海區域進行「海上維權」時,會因爲單位隸屬不同而有指揮管理上的問題。雖說在二○一六年軍改後,在「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原則下,海警與武警組織整並,配合軍警民三方聯合演習,形成的海上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理應有所強化;但在此撞擊事件中,中共海軍與海警雙方的協調與指管卻可能有各自爲政的問題。這也說明,過去中共海警與海軍在執行聯合行動時,雖然是由戰區聯戰指揮中心進行指管,但在實際海上行動時,海軍與海警卻又隸屬各自的指揮鏈,並有不同的任務內容,顯示其在聯合作戰上還有相當的改善空間。

除此之外,遭到撞擊的船艦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恢復戰力,更是觀察的指標。如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用盡全力在短時間內,讓在珊瑚海海戰中受創的約克鎮號恢復基本戰力,趕上中途島海戰,也在會戰中發揮極大價值,奠定了美軍在太平洋的勝利,說明船艦維護和保修能力的重要性。此次解放軍艦船在遭到撞擊毀損後,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迴歸第一線?便是從中觀察中國海上實力的機會。

畢竟任何先進的武器裝備,都還是要由人來操作。近年來,外界形容中國新艦船下水速度多如「下餃子」,但在硬體裝備提升的同時,人員素質及海上行動的跨單位協調指管,是否能跟上硬體成長的速度?這更關乎戰力能否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