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夾擊菲船 陸海警船直撞自家驅逐艦 專家憂「最糟局面」
2017年12月31日,解放軍海軍新型導彈護衛艦056A型「株洲艦」(舷號594)在海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日一艘中國大陸海警船疑似在追逐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過程中,意外撞上一艘中共海軍導彈驅逐艦後,船首嚴重受損。多位專家警告,此類過度激進的動作,容易引發超級大國的軍事衝突。
CNN報導指出,陸方面表示,曾與菲律賓船隻發生對峙,但迄今並未證實自家兩艘船發生碰撞。根據「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的資料,無人居住的黃巖島雖位於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但自2012年起,中國大陸幾乎以常態化的海警巡邏力量實質控制該島周邊海域。
史丹佛大學戈耳迪安之結國家安全創新中心(Gordian Knot Center for National Security Innovation)旗下「海洋之光」(SeaLight)計劃主任、南海問題專家鮑威爾(Ray Powell)指出,解放軍的驅逐艦本可能撞上體型小得多的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這幾乎肯定會造成人員傷亡,甚至導致菲律賓船隻沉沒」。
鮑威爾與其他分析人士指出,解放軍海軍2021年服役的高性能驅逐艦「桂林艦」出現在現場,非常罕見且屬於「火力過剩」。他們表示,解放軍海軍艦艇通常會「待在地平線之外」,在必要時支援規模較小的海警船隻,以防後者遇到嚴重麻煩。
鮑威爾透過開放源追蹤網站監測這場對峙,他表示,週一並未見到這種情況,因爲當時陸方在該海域至少有7艘海警船和14艘海上民兵船隻。相比之下,他只計算到菲方有4艘船參與:兩艘海岸防衛隊船、一艘漁業局船,以及一艘商用運魚船。
在檢視事發影片後,前美國海軍上校、分析人士舒斯特(Carl Schuster)表示,中方船隻似乎試圖「將菲律賓巡邏艦夾在中間,迫使其近距離承受水砲攻擊,水流直灌進引擎進氣口,其中一艘(陸方)船原本應該撞擊它、擊中船尾或以其他方式使其失去行動能力」。
這種行動需要大量的演練與協同配合,然而,專家認爲:「他們試圖對一支明顯準備充分的菲律賓船員,採取一種全新、大膽且複雜的行動,但既沒有演練,也沒有協同配合,結果爲此付出了代價。」
倫敦國王學院東亞戰爭與戰略教授帕塔拉諾(Alessio Patalano)則表示,中方的機動「完全沒有展現出任何像樣的航海專業水準」,他認爲從意圖到執行,「這完全是極不專業且危險的行爲。」
這起事件凸顯了專家長期以來對南海爭議局勢的擔憂:只要一名艦長或飛行員犯下一個錯誤,就可能引發超級大國間的軍事衝突。
分析人士指出,這起碰撞事件對解放軍而言是一記難堪的打擊,且本可能演變得更嚴重,尤其是因爲菲律賓是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盟國,菲政府可能將其定義爲「武裝攻擊」,要求美國依照1951年防禦條約出兵協防。一旦美國介入,南海局勢可能急遽升級成大國對峙,甚至爆發軍事衝突。
鮑威爾說,北京可能長期鼓勵這種行爲,並舉例回溯至2001年的一起事件——當時一名在南海與美國海軍偵察機相撞喪生的中國戰鬥機飛行員,還被譽爲民族英雄,他真心懷疑,「這是否是一起解放軍(海軍)艦長過於熱衷,並試圖突破交戰規則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