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資本張津劍:如果你認爲AI和具身的機會是星辰大海,那就沒有泡沫
一面是動輒上億融資的種子輪和天使輪,一面是部分投資機構退出具身智能項目的現狀和確實還遙遠的商業化。該如何看待這些同時發生在眼下的投資現象?
“如果你認爲這個時代的機會是一個啤酒杯,那今天是有泡沫的,但是如果你認爲今天這個機會是一個星辰大海,那個東西不叫泡沫,叫浪。”4月17日,在“第19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綠洲資本創始合夥人張津劍在題爲“AI帶來的投資十年”的主題演講中表示。
在他看來,AI不僅僅是一次技術變革,也是一次社會變革。這種社會變革不僅僅是單一產業或單一信息革命,也不是一兩個名詞就能概括的。它涉及的是如何通過AI這一技術,對整個社會進行重塑,對每個產業的價值鏈進行重塑。對具體的人而言,如果說工業革命讓人類從體力勞動者變成了腦力勞動者,那麼在未來的這個時代,可能需要把一個人從腦力勞動者變成心力勞動者。
以下爲現場演講實錄,由投中網進行整理:
大家好!過去兩年,綠洲資本可以說是國內在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領域佈局最激進的投資機構之一。最近關於這個領域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很多,我認爲確實存在。但"泡沫"這個詞本身有個前提——你如何定義機遇的量級?如果你把時代的機遇比作一杯啤酒,表面的泡沫或許顯得多餘;但如果你把它視爲一片星辰大海,翻涌的就不是泡沫,而是浪潮。接下來10-15分鐘,我將分享我們如何看待這場智能革命的浪潮。
我們從2023年7月就開始講Agent(智能體),應該是國內最早的。當時我們在媒體上反覆表達,這一波AI最大的機會不是大模型,而是Agent。當時行業還在聚焦追逐選擇哪一家大模型,但是我認爲那不是事物的本質。時至今日,大家都在講AI,在講Agent,但我認爲我們還未觸及核心。因爲到現在爲止,我仍然認爲我們遠遠低估了這次AI給人類文明和社會結構帶來的變革。
這不是一次技術變革,而是一次社會變革。我們生命中的方方面面,和朋友的關係、和家人的關係、和孩子的關係乃至認知模式,都會發生深刻的變革。
前陣子和一位教授聊天,他苦笑道:“我現在有一個困惑,第一,我不敢再開卷考試了,因爲所有的考試都是AI回答的,所以我只能做閉卷考試。第二,所有的學生也不再過來問我問題了,因爲他們覺得問我問題的心理門檻太高,所有的問題都去問AI,問完然後再問我。請問,我作爲一個頂級大學的教授,我的意義是什麼?”。我說:“嗯……你的意義變化會很大。”他又問:“更焦慮的是,我以前是孩子的英雄,我會給他做人生理想的構建,但現在他什麼都問AI,連‘我是怎麼來的’這種經典問題,他都是從AI那邊瞭解到人類生命起源需要的生物條件。那我作爲一個父親的意義又是什麼?”我說:“你是資源的提供者,你可以養他。”
所以AI給我們帶來了的深刻變革遠遠不只技術那麼簡單。在過去兩年裡面,我們一直在強調這次變革的深度和廣度,今天藉助投中的平臺,也希望大家思考這個問題。因爲留給我們的時間、留給整個文明的時間,並沒有那麼多。這不是一次投資的機會,也不是一次技術的變革,而是整個人類文明的變革。
人類文明演進至今,大致經歷了四次範式變革。最初是持續30萬年的採集文明,隨着犁的發明進入一萬年的農耕時代。到工業文明,我們只待了300年。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過去的三次變革中,人類文明的迭代是以30倍級加速的。每一次新的文明,都是上一代的30倍。如果按這個規律推算,我們進入下一個文明的時代,就是今天AI帶來的變革大概只有10年的時間。也許到2030年、2035年、2040年的時候,現今社會的業態、社會結構、人際關係、包括鋼鐵廠這種工業文明的符號,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今天不應該討論數據該怎麼運行,或者Agent到底產生什麼樣的價值,而應該思考的接下來的10-15年,如果我們要走完工業革命300年的歷史,我們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革,以及每一個個體該怎麼做?
我們今天習以爲常的商業世界,本質上是工業革命的副產品。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社會根本不存在"剩餘勞動力"這個概念——每個人都自給自足,以物換物。直到工業革命的出現,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大規模剩餘生產力,出現了一個概念,叫“商品”。因爲商品需要流通,所以出現了“渠道“,渠道催生了營銷,營銷孕育了品牌。我們整個人類商業文明的概念不是人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過去300年裡出現的。我們今天所有的方法論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商業認知,是在過去300年裡塑造起來的。
回顧過去,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工業革命之後,這種教育理念逐漸被認爲不夠實用,因爲當時急需快速培養產業工人。1870年,全球歷史上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人類第一次將識字率作爲教育的核心意義,因爲只有識字率提高了,人們才能讀懂操作手冊,從而成爲合格的產業工人。於是,我們進入了專業化教育時代,教育不斷細分,新的專業不斷涌現,以滿足各行各業對產業工人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人開始代表資本家的利益,資本主義逐漸興起;另一部分人代表工人階級利益,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所有這些都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也都是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在過去300年中逐漸出現的。
如今,很多人看待AI時,更多的是感到興奮,不僅有趣,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因爲它確實能帶來巨大的增長。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AI到底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技術變革。接下來的10—15年,我們可能會重新經歷這300年的歷史,我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無論是作爲個體,還是對於社會,亦或是對於整個時代,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人成爲了技術變革的受益者。在過去,許多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例如,英國的紡織業增長了26萬倍,交通業因紡織和商品貿易的發展而增長了2萬倍,鋼鐵業增長了800倍。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其他行業,如建築、交通、船舶、農業等,都經歷了巨量的增長。從1763年瓦特完成蒸汽機的改造,到1785年蒸汽機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再到後面150年的歷史中,誕生了大量世界500強公司。人類大約用了150年的時間,誕生了包括索尼、聯合利華、IBM、西門子、惠普等在內的一大批優秀的消費品公司。在之後的150年裡,又誕生了更多的世界級公司。
但請注意,如果接下來的5—10年會走完人類之前150年的歷史,那麼到2035年,世界500強公司中可能有50—100家新公司是從2018年Transformer出現後的不到20年間產生的。所以在接下來10—15年裡,每個人都有可能創立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然而,今天我們可能還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或者陷入迷茫之中。
AI不僅是技術範式的躍遷,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場變革正在對整個社會進行重塑,重構每個產業的價值鏈條,而不僅僅是單一產業或者單一的信息革命。其影響力超越單一行業或技術革命的範疇。以編程領域爲例,全球大約有六七千萬從業者,隨着AI對編程技術的持續革新,最終全球可能只剩下百萬量級的編程人員。這種量級變化揭示着本質性變革:當百萬開發者藉助AI工具完成過往六千萬人承擔的工作時,意味着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已完成智能化的重構。當五六千萬人離開一個產業時,他們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價值?如何將他們的核心能力與這個產業重新結合起來?我想,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和創業者、投資人以及全社會一起去探討的核心問題。
接下來的10—15年裡,整個社會將經歷巨大的升級。這個升級不僅僅與投資人相關,也不僅僅與創業者相關,它與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社會的參與者都息息相關。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在10—15年裡,你有可能創立一家世界500強公司。但同時,它也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危險,因爲過去我們常說的“天道酬勤”在許多行業裡可能就不再適用了。因爲你再努力,也許可以超越同事,但你無法超越電。對於AI而言,只要有電,它就可以不斷地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去發現自己的核心能力。
在這個時代,如果說工業革命讓人類從體力勞動者變成了腦力勞動者,那麼在未來的這個時代,可能需要把一個人從腦力勞動者變成心力勞動者。我相信,那些真正的企業家和創始人之所以成爲創始人和企業家,並不是因爲他們是最聰明的人、最睿智的人或者最能努力工作的人,而是在關鍵時刻,他們是最有預見性、勇氣和信仰的人。所以,在下一個時代,當AI作爲一種生產力的工具和槓桿,極大地發展每一個個體的創造力時,我相信每個個體在這個時代裡所展現出的那一點點光芒,應該是他們的心力所顯化的勇氣、信任、信念以及自我進化的突破。
最後,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的核心能力是什麼?作爲創業者,我們到底相信什麼?我們到底希望用AI作爲工具在這個時代裡實現什麼?我想,在這個大時代中,這纔是每個人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
回顧綠洲創立之初,我們始終強調:在這個時代,信息是過載的。這十幾年間中國企業家的浮沉,如果對於企業家來說,有一個核心的東西,那就是他的“生命力”,那是一種堅韌和持續進化的能力。我想,是這種生命力定義了每一個人成爲他本身。在AI時代,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快,我也相信,需要有更多的人迴歸自己的生命力。每一個企業家都是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而這個時代則是一方沃土。當這些有生命力的種子在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時候,這個時代自然會成爲一片綠洲。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我們都能迴歸自己的生命力,思考自己在AI時代該如何迎接社會級別的變化,在這個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上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