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建立“一瀘檢查”工作平臺爲企業減負
“再增加一些設備,提高噴淋頻次,及時覆蓋裸土。”7月16日上午,在瀘州老窖科創培訓中心項目施工現場,瀘州市龍馬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李智磊、黃光斌就“防塵降塵措施落實”提出整改建議。這次檢查,在7月初便列入工作計劃並經申報批准。
一旁的項目執行經理易秉林明顯感到此次檢查“針對性更強,整改建議也更明確”。檢查前,易秉林掃了李智磊手機上的“天府入企碼·一瀘檢查”二維碼,知曉執法人員姓名、檢查內容。
“掃碼入企”成爲瀘州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有效舉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瀘州聚焦加快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大力整治吃拿卡要、冷硬橫推、違規收費、趨利性執法等問題,不斷優化涉企行政檢查,切實減少對企業的打擾,讓企業更加專注於安全生產和正常經營。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隨意、重複、多頭檢查等突出問題,今年1月,瀘州上線試運行“一瀘檢查”工作平臺,壓減涉企行政檢查頻次,截至目前已壓減涉企行政檢查1852次、縮減率達30.5%。
具體如何壓減?瀘州市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科科長趙霞介紹,各執法部門可在平臺上新建或加入檢查計劃,後臺能實時識別同時段、同類別檢查計劃,從而實現自動檢測並統籌執法部門“組團式”進企業,打通開展聯合檢查和統一反饋檢查結果的通道。
近日,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在“一瀘檢查”工作平臺上發起對川鐵新材料(古藺)有限公司的檢查,得到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古藺縣應急管理局的響應加入。檢查當天,針對企業安全隱患排查等多個事項,三個單位將三次檢查整合爲一次,並在同一天反饋。
“多部門聯合一次檢查,既節約陪同時間又避免了分頭對接。”川鐵新材料(古藺)有限公司安全總監覃嘉表示,作爲一家礦山開採、銷售運輸企業,聯合檢查讓“企業負擔減了不少”。
瀘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總監何傑和覃嘉有同樣感覺。“作爲瀘州食品安全信用風險等級A類企業,以前涉企行政檢查的頻率是一年四次,現在變爲兩年檢查一次。”何傑說。
這樣的轉變得益於瀘州根據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品種和管理情況,建立差異化分級分類信用監管機制。“通過風險分類分級精準檢查,對信用風險等級較低的企業降低檢查頻次,相反則提高檢查頻次。”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劉興斌介紹,這既減少了對合規生產企業的檢查頻次,又能將監管力量更多地放在風險高的重點監管對象上。
“通過建立‘一瀘檢查’工作平臺,有效保障了涉企執法效能最大化、對經營主體干擾最小化。”瀘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鞏固深化學習教育集中整治成果,進一步壓實行業主管部門、行政執法部門責任,常態長效規範統籌入企檢查行爲,爲瀘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