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製造業7月PMI沒起色 連四月低於榮枯線 顯示出口降溫、內需低迷
大陸7月製造業PMI跌至49.3,連四個月落在收縮區間。 新華社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1)日公佈,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9.3,遜於預期,且連續四個月落入收縮區間。分析認爲,這表明美國對大陸加徵高額關稅前出口激增的勢頭已開始消退,同時內需依然低迷。
大陸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數據稱,製造業景氣水平較上月回落,主要受制造業進入傳統生產淡季,部分地區高溫、暴雨洪澇災害等因素影響。
從五個分類指數來看,生產指數50.5,月減0.5,製造業生產延續擴張;新訂單指數49.4,月減0.8,製造業市場需求放緩;原材料庫存指數47.7,月減0.3,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從業人員指數48、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50.3,都是月升0.1。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特約分析師張立羣直言,7月製造業PMI指數在榮枯線下小幅下降,表明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其中,訂單類指數下降,表明需求收縮問題仍在發展;生產指數等有所回落,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市場供需關係影響,更趨謹慎。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新訂單指數衰退原因有二,一是上半年外部經貿環境波動向出口傳導,外需走弱;二是前期穩增長政策對需求端的拉動效應有所減弱。路透引述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亦指,經過上半年大幅擴張,出口勢頭可能會放緩。
展望後期走勢,徐天辰表示,8月製造業PMI或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反內卷」持續展開,上游原材料和部分下游行業生產承壓。二是近期災害天氣增多或對地區經濟運行存在擾動。綜合來看,8月PMI預計將繼續處於榮枯線以下。
王青表示,考慮到上半年經濟走勢偏強,短期內推出新的重大增量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儘管近期美國先後與日本、歐盟達成貿易協定,但在各類「搶出口」、「轉出口」效應減弱後,8月外部波動對出口的影響可能進一步顯現,加上大陸國內房地產市場延續調整狀態,8月製造業PMI指數有可能繼續小幅回落。
大陸國家統計局還發布,7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0.1,比上月下降0.4。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7月以來,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景氣度同步回落,其中製造業收縮程度加劇,非製造業擴張程度放緩,基本符合淡季特徵。
不過,王青表示,伴隨7月28日全國性育兒補貼政策落地,下半年以促消費爲核心、大力提振內需政策會進一步加碼,重點是財政加力,貨幣寬鬆,以及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些方面都有充足政策空間,將有效對衝外需放緩帶來的影響,穩住宏觀經濟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