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值「三夏」…大中型灌區發揮抗旱保灌作用 西南麥收逾八成
陸三夏大中灌區發揮抗旱保灌西南麥收逾八成。(大陸央視)
陸三夏大中灌區發揮抗旱保灌西南麥收逾八成。(大陸央視)
陸三夏大中灌區發揮抗旱保灌西南麥收逾八成。(大陸央視)
陸三夏大中灌區發揮抗旱保灌西南麥收逾八成。(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正值大陸「三夏」——每年5月中旬至6月,「夏收、夏種、夏管」一年中第一個農忙時節。既需搶收上年播下秋麥;也要不誤農時栽種水稻,確保豐收。預計2025全年大陸灌溉需供水463億立方米、面積近4億畝。其中,大中型灌區充分發揮抗旱保灌主力軍作用,保障夏糧豐收。眼下,大陸小麥跨區機收正由南向北展開。西南麥區收穫已過八成,黃淮海麥區進入收穫期。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水利部指出,當前春灌已近尾聲,5320餘處大中型灌區累計灌溉面積近3億畝。
2025年,大陸冬小麥主產區受旱較爲嚴重的河南、陝西、山西等省386處大中型灌區,累計灌溉2713萬畝,灌水量超過30億立方米。
針對局地旱情,2025年黃河中上游水庫累計向下遊補水66億立方米,長江上游水庫羣累計向下遊補水380億立方米,全力保障灌區和下游沿線城鄉用水。
大陸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倪文進指出,水利部堅持旱澇同防同治,提前安排部署,密切關注旱情發展動態。強化抗旱水源調度和管理,也超前做好防汛排澇準備,全力服務好「三夏」生產。
目前,大陸西南麥區核心區域四川,已完成收割約620萬畝,預計月底前後全省小麥收割將基本結束,進度略快於往年。今年,四川在全省建設130個小麥千畝高產、55個百畝超高產展示片,帶動大面積單產水準提升。
位於長江中下游麥區的湖北省,1500多萬畝小麥收穫進度已過九成,小麥收購正同步展開。
工作人員指出,存糧點8個糧食烘乾塔,每天24小時不停運轉,可烘乾360噸糧食。現時湖北新麥少量上市,糧食收購企業收購量已超過1.5億斤。
黃淮海是大陸面積最大、產量最多麥區。「國家精準農業應用專案數據服務平臺」提供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零時,小麥機械化收穫熱點地區已進入河南、安徽、江蘇。安徽,小麥面積約4342.1萬畝,已由南向北陸續收割。
眼下,河南8500萬畝小麥進入適宜收穫期,收穫已過兩成。在河南南陽方城縣,農戶搶抓晴好天氣,爭分奪秒搶收,麥田裡大型收割機、打捆機等配套農機聯合作業,加速推進機收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