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展現「部分核反擊能力」 專家:防核戰爆發的嚇阻作爲

東風-61洲際核飛彈,射程橫跨歐亞最強核武。(中時新聞網)

前國防部情研中心副主任,軍中著名的中共軍事專家,陸軍退役上校孫秉中表示,今天中共閱兵在陸上作戰羣方面,100式主戰坦克是首次公開亮相的全新一代主戰坦克,據採用了無人砲塔、混合電驅動、主動防禦系統、無人僚車協同等前沿技術,代表着未來陸戰的發展方向;此外,101式支援戰車亦是全新的多功能作戰平臺(新一代步兵戰車),負責爲合成部隊提供伴隨火力支援、人員運輸和戰場支援,100與101共同構成解放軍新一代的陸戰核心組合。

孫秉中表示,這兩型戰車的出現證實解放軍主戰戰車的發展已經拋棄傳統「甲彈對抗」的思維模式,朝「信火一體」的思維轉型,形成「信息主導火力,火力反饋信息」的循環。未來的戰車不光只是攻堅的主力而已,更是信息作戰體系中的一個「信息節點」,可將偵獲到的目標信息實時分享給其他各火力單位,透過AI人工智能的裁決並分發給最適當的火力單位來發揮打擊效能。

孫秉中陸軍官校76年班,曾任陸軍司令部情研組組長、國防大學陸院戰術組教官、國防部聯二情研中心副主任等職,是軍中著名研究中共軍力與核武力的專家。

至於戰略打擊羣方面,孫秉中表示,JL-1(驚雷-1)空射長程導彈擺在「戰略打擊羣」當中展現,代表其應具備有「核打擊能力」,使得中國大陸首次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雖然大陸官方尚未透露其基本諸元,但從其體型上來研判,若在轟-6N與運油-20的配合之下,將具備打擊第三島鏈,甚至是美國本土西岸目標的打擊能力,可強化大陸的「核反擊能力」,威嚇美國不敢輕易對中國大陸使用核武力。

有關JL-3型潛射核導彈,孫秉中表示,它雖是專門爲第三代戰略核潛艇(096型核導彈潛艇)研發的搭配武器,但是亦可由現役的第二代核潛艇(094型)搭載使用。換句話說,現役的6艘094型核導彈潛艇可透過「換彈」的方式,將原本JL-2型的8,000公里射程,直接提升至12,000公里,如此一來,094型核潛艇不必再冒險穿越第一島鏈,才能對美國本土構成核威懾,直接在中國大陸領海,甚至是港口內就可以對美國本土實施核威懾,迅速而有效地提升中國大陸的核威懾能力。

孫秉中表示,DF-61型洲際核導彈的亮相的確跌破絕大多數軍迷的眼鏡,因爲在事先完全沒有任何訊息暴露。DF-41型纔剛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出現,再怎麼樣出現的也應該是DF-51型纔對,豈料竟然「跳號」出現DF-61型,豈不令人不得不懷疑DF-51型是不是也已經服役了?只是尚未正式亮相而已,DF-71型是不是也在研發當中?雖然官媒並未多做說明,但研判其性能諸元應該只會比DF-41型更強大才是。

孫秉中指出,DF-31BJ與DF-5C型洲際彈道飛彈都是原有型號的改良版,無論是在射程、威力、精度與制導方式等方面應該都更加精進纔是。尤其是官媒在介紹DF-5C時說了一句話:「打擊範圍覆蓋全球」。妥妥的鎮國大殺器。

孫秉中表示,中、美的核戰略是不一樣的,美國是「先發制人」,不排除使用核武器(尤其是戰術性核武器),但是,中國的核戰略卻是「不首先使用」。由於雙方核武庫數量差距懸殊,不排除美國自恃佔有數量優勢,因而產生「心存僥倖、挺而走險」的「誤判」心理。此時,中國大陸藉機適時、適當地展現「部分核反擊能力」,或許也是一種防止「核戰爭爆發」的有效嚇阻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