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將展雙重嚇阻 秀水下核打擊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這次中國想藉九三閱兵展現有能力達到核嚇阻以及傳統嚇阻等「雙重嚇阻」,有能力阻絕其他水面戰艦接近臺灣。(姚志平攝)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30日舉行「中共舉辦『93閱兵』活動內外目的與意涵」座談會,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這次中國想藉九三閱兵,展現自身有能力達到核嚇阻及傳統嚇阻等「雙重嚇阻」,除有能力阻絕其他水面戰艦接近臺灣外,也發展核三位一體打擊能力外第4種「水下打擊能力」。

蘇紫雲指出,中共這次展現武器中,包括超音速及高軌道、水平軌道的鷹擊反艦飛彈系列,這是展現傳統嚇阻,展現有能力阻絕其他國家的水面艦靠近臺灣。

他說,第二大部分是核嚇阻,這次有展出非常類似俄國「波塞冬核魚雷」的所謂「中國版末日魚雷」,航程可能達1萬公里左右,可以稱爲水下的洲際飛彈,所以跟中共既有的東風41洲際飛彈、09IV戰略核潛艦以及發展中的轟20匿蹤轟炸機,形成傳統的核子三位一體打擊之外,第4個水下的打擊能力。

蘇紫雲認爲,這次中共閱兵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中共無人裝備的系統性,包括無人機、無人車,乃至於所謂採取主動防禦的新式中型戰車,以及可以有效防止無人機羣組攻擊的新式防空車。

他說,依照新式防空車的公開配置來看的話,它的中央砲塔爲1門30公釐防空機砲,兩側是可以更換的彈箱,左右彈箱各48枚微型的飛彈,最大的彈箱裝彈數量約96枚,可以稱之爲「中國版的鐵穹系統」,所以中共在這方面的確有長足進步,我方更應找出更有效的反制方式。

不過蘇紫雲也認爲,最重要是中共想借由這種戰略敘事,竄改中華民國在二戰的貢獻,但事實上這無法改變,因爲光是在二次大戰時期實際參與諾曼第登陸的中華民國海軍知名將領葛頓華,就是中共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