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或能幫助化解中日不信任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月7日文章,原題:中日互不信任問題根深蒂固,旅遊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機會 在東京人力車導遊的世界裡,稻垣一郎有點不同尋常。直到最近,他才公開自己曾在北京生活過4年,並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現在,當他在寒冷的午後在淺草寺外拉生意時,這成爲他最有力的優勢。去年,來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增加了近兩倍,達到700萬人,緩解了兩國之間近些年的對立情緒,使2024年成爲旅遊業的輝煌之年。日本貨幣大幅貶值促進了旅遊業的繁榮,但中國遊客表示,吸引他們到日本旅遊的原因不僅僅是匯率。在旅行結束時,他們表達了對日本的親近感,而這種親近感往往是在兩國之間的歷史敵意和持續的領土爭端中缺失的。日本智庫“言論NPO”同中國外文局在去年12月發佈的一項民調顯示,中日兩國都有近90%的受訪者對對方的印象“不好”。然而,民調也發現了一個亮點。去過日本旅遊的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要比沒去過日本的人積極得多。在去過日本的中國人中,55%的人表示他們對日本的印象“好”或“比較好”,而從未去過日本的人中只有不到3%。來自上海的研究生艾莉爾·王是第三次來日本。“日本人很有禮貌,我對此有好感。他們幫我們找路,甚至帶我們去那裡,真的很有禮貌。”她一邊說着一邊給同學拍照。與此同時,人力車導遊稻垣一郎正使用中文在中國應用程序上進行社交。作爲北京語言大學的畢業生,他喜歡在中國的生活,現在經常爲中國遊客和商人提供翻譯服務。他說,雖然一些日本人對大量涌入的中國遊客和帶來的酒店價格上漲感到不滿,但許多人看到了好處。“這對我們導遊有好處。”他說。(作者安·斯科特·泰森,白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