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不足解謎:爲何至今無法拍下駕駛艙的致命瞬間?

飛行員不喜歡紀錄他們在座艙裡的隨時情況,因爲飛行平穩的時候,他們就是坐在那裡滑手機、喝飲料,如果這些畫面被公開,容易引發過度的批評。(圖/shutterstock)

上個月,印度航空墜機171號航班在起飛後不久即墜入住宅,造成機上 242 名乘客中的 241 人遇難,也造成地面上19人喪生。雖然飛機黑盒子已經尋獲,也解讀了座艙通話內容,留下的更多謎團。 不禁讓人想問「爲何只有聲音而沒有影像?」這其實是航空業數十年來的爭論,而最大的阻力就是飛行員,他們不願在座艙裡安裝監控攝影機。

CNN報導,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的初步報告表示,這起航空事故應該是人爲操作造成的。其中一名飛行員似乎在起飛的幾秒鐘後,主動切斷了波音 787 發動機的供油,導致飛機失去動力,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座艙通話紀錄顯示,其中一名飛行員問「你爲什麼切斷動力?爲什麼切換供油?」另一名飛行員回「我沒有。」

這對話話的主要解讀,是飛機的供油系統被飛行員錯誤的切斷了,只是他不願承認。但是畢竟沒有影像畫面,我們不知道他是在哪個時候做了錯誤決定。

國際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主席,也是退役飛行員的華許(Willie Walsh)表示,他支持在座艙裡安裝攝影機。「根據我們目前所知,除了錄音之外,錄影將極大地幫助調查人員,進行完整的飛行安全調查,特別是有關飛行員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

顯然易見的,如果有座艙內的畫面,我們可以更具體的瞭解飛行員的行爲與他們的應變是否正確。

但是,反對者則表示,這對飛行員工作時期的隱私有傷害,影片可能遭到濫用,甚至被公司方面當成控制飛行員的工具。

有一個案例值得參考,澳洲運輸安全局(ATSB)在印航空難的前幾天,發佈了2023 年羅賓遜 R66 直升機(Robinson R66 helicopter )空中解體的事故報告,而這份報告大量引用了直升機內置的座艙監視器,完整了解了飛行員在哪一步操作出現問題。

然而,影片顯示「飛行員大部分時間都在忙於與飛行無關的事情,具體來說,就是滑手機、吃東西和喝飲料」。

ATSB 對羅賓遜直升機公司提供攝影機功能表示高度讚賞,並鼓勵其他飛機制造商和航空業者也考慮安裝類似設備

事實上,早在2000年,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主席霍爾(Jim Hall),就已敦促商用客機配備艙內攝影記錄器。

另一位航空安全專家布里克豪斯(Anthony Brickhouse)表示,作爲一名事故調查員,他也贊成駕駛艙視像紀錄,但他承認,商用飛機飛行員確實不喜歡這種工作監視器。

美國飛行員協會(ALPA)和聯盟飛行員協會(APA)等飛行員工會表示,通話紀錄儀與飛控數據記錄器,已經足夠完整,攝影機會侵犯隱私,並可能被濫用。

美國航空協會發言人塔傑爾 (Dennis Tajer) 表示:「我能理解大家最初的反應,畢竟資訊越多越好。但是調查人員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數據來調查事故原因,因此不需要攝影機。」

ALPA 發言人表示,爲了使飛行更安全,應該增強目前的安全系統,並記錄更完整的飛行數據,而不是添加座艙內攝影機。

退休航空公司飛行員、前航空安全執行主席考克斯 (John Cox)坦白表示,飛行員主要是擔心,這些被調用的畫面可能會被航空公司用於紀律處分,或者在墜機後將影片泄露給公衆。

考克斯說,如果能夠確保全球範圍內的保密性,「我同意安裝攝影機是有道理的」

儘管如此,國際航空公司飛行員協會聯合會表示,對於駕駛艙影片的保密性能否得到保證,他們表示懷疑。

波音公司拒絕透露客戶是否可以訂購駕駛艙視訊記錄器,而空中巴士公司也沒有迴應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