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央行總資產年減1.65兆人民幣 專家指縮表不代表貨幣緊縮
陸央行年總資產減少1.65兆元人民幣專家指央行縮表不代表貨幣緊縮。(澎湃新聞)
大陸《金融時報》用戶端14日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公佈的2024年大陸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出現收縮,全年總資產規模從45.69兆元(人民幣,下同)下降至44.05兆元,累計減少約1.65兆元。
這一數據引發業內廣泛關注。有專家解釋「央行縮表常會引發市場對貨幣政策緊縮的擔憂」。不過,多位專家看來,現階段大陸央行縮表和擴表,與貨幣政策取向並沒有明確相關性,央行縮表不等於貨幣緊縮。
所謂「縮表」,通常是指中央銀行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那麼,哪些分項造成2024年央行資產表「縮表」?
大陸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稱,2024年大陸央行縮表約1.65兆元,主要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減少3.51兆元所致。
「這3.5兆元減量中,有現金提現1.46兆元、支付公司備付金轉出0.05兆元,兩者小計1.51兆元。這1.51兆元轉成了央行表上負債端的其他科目,不會導致縮表。因此導致縮表的就是剩下的2兆元左右,這2兆元的減量就主要由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廣義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來解釋。」王劍表示。
針對不同貨幣政策工具,王劍進一步闡釋:其中,MLF、逆回購等傳統廣義再貸款方面,央行資產端「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和負債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同時變動。其中,2024年MLF合計淨回籠資金約1.99兆元(意味着淨償還)。
國債買賣方面,大陸央行買的短債直接進入表內,賣出的長債可能既有央行持有債券,也有央行借入的長債,如果是借入的長債則不影響資產負債表。根據公開數據,8月以來央行資產端「對政府債權」增加1.35兆元。而央行公告顯示2024年8月至12月合計淨買入國債1.0兆元,表明賣出的長債中有約3500億元是借入債券。整體而言,2024年央行買賣國債行爲帶來央行資產端「對政府債權」增加1.35兆元,負債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增加1.0兆元,「其他負債」增加0.35兆元。
而買斷式逆回購方面,由於買斷式逆回購交易過程中標的資產不出表,因此不影響央行資產負債表科目;但央行投放的資金和OMO、MLF等傳統工具記帳相同,央行資產端「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和負債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同時變動。大陸央行公告2024年央行開展買斷式逆回購合計規模爲2.7兆元,因此央行資產端「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和負債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同時增加2.7兆元。
總體來看,上述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廣義再貸款等工具,相對應的使負債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應該減少1.91兆元。這與前述2兆元減量基本對應(還有些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