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央媒指證監會開天價罰單 馬甲違規炒股紅線不能碰
陸央媒指證監會開天價罰單馬甲違規炒股紅線不能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9日發表評論指出,近日中國大陸證監會發布多則行政處罰決定書,對4名證券從業人員違規買賣股票行爲作出嚴厲處罰。其中,最大罰沒金額高達1.59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實施5年證券市場禁入。對於證券從業人員不得買賣股票,證券法早有明確規定,此次的天價罰單,再次清晰劃出證券從業人員的行爲底線,敲響了規範執業的警鐘。
《經濟日報》強調,法律明令禁止,監管重拳出擊,但總有人明知故犯,究其原因,內部管控缺位、自我約束缺乏、守法意識淡薄等,都是違規炒股亂象屢禁不止重要緣由。部分從業者不甘於「守着內幕消息過着窮日子」,抱有僥倖心理,借用他人帳戶、通過層層嵌套的馬甲身分入市炒股,試圖大撈一筆。要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還需找準點、把好脈,對症下藥、靶向治本。
文章表示,嚴威懾才能管得住。未來應繼續保持高壓態勢,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煉就火眼金睛,提升精準發現能力,讓隱蔽違規交易無所遁形。另一方面要抽絲剝繭、一追到底,重點關注違規炒股的背後是否存在內線交易、市場操縱等行爲,一旦發現涉嫌犯罪,應移盡移、當捕則捕、該訴則訴,以嚴懲重罰使從業者心生畏懼,不敢越雷池半步。
評論認爲,明規矩纔可促發展。證券從業人員違規炒股時有發生,反映出部分券商內控管理仍有漏洞。作爲資本市場「看門人」,證券公司還應壓實主體責任,穩內控、防風險、促合規、強專業,持續完善內部監測、自查自糾及問責機制,對投行、資管、自營等關鍵職位員工實施重點監督,嚴格控制可獲取資訊範圍,防止有人因獲悉不該獲悉獨家消息心生貪念。以健全完善的內部管控體系,在從業人員與股票交易之間築起一道堅實隔離牆,從物理空間和操作流程上切斷違規交易可能性,讓想伸手的人無從下手。
《經濟日報》稱,有自律方能利長遠。證券從業人員置身資訊前沿,坐擁專業優勢,這種優越和便利是職業所賦予的,也該用於提升執業水準,而不是變成個人牟利的工具。每一位從業人員都應提高認知: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操守直接關係着市場的公平公正、關係着普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違規炒股不僅是在砸自己的飯碗,也是在毀行業聲譽,損市場根基。要摒棄僥倖心理,拒絕非法誘惑,時刻繃緊守法合規的弦,讓講規矩、守誠信成爲一種行動自覺,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