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線月臺會潑雨 中捷3招改善
臺中捷運站點採取半開放式設計,遇大雨或大風常出現「站內下小雨」的狀況,中捷公司近日把18座車站的月臺層設備帶遮蓋範圍加寬,防止雨水從月臺區潑入。圖/臺中捷運公司提供
臺中捷運綠線站體設計採取半開放式空間,一遇到豪大雨或強風,雨水就會潑進站內,造成「明明在車站內還要撐雨傘」的窘境,地面出面溼滑。中捷公司近日增設3大防潑雨設施,包含擴大遮蓋範圍、增設截水溝與排水孔、加裝玻璃帷幕。
中捷公司指出,綠線車站設計採取「輕、簡、透」原則,公共區域是開放式空間,最主要目的是節能減碳,夏天時站內不用開空調,也能達到自然通風;不過近年受極端天氣影響,綠線2021年啓用不久,臺中遭遇連日大雨,烏日站出現地面溼滑等狀況,去年6、7月間連續午後雷陣雨,站外下大雨,站內下小雨,民衆抱怨「在站內等車還要撐傘」。
中捷公司表示,爲改善潑雨狀況,已在乘車主要動線和機電設備周邊增設3大項防潑雨設施。第一個設施是擴大設備遮蓋範圍,全線18座車站的月臺層設備帶遮蓋範圍加寬,九張犁、九德與烏日等6站的月臺區電梯井上方增設防雨設施。
第二項設施是在各車站出入口、轉折平臺、月臺層與穿堂層等公共區域增加截水溝與排水孔,總共87處、1183.7公尺長。第三項設施是在舊社、市政府、水安宮、文心森林公園、大慶、九張犁、九德、烏日與高鐵臺中站外牆開口較大處加裝玻璃帷幕。
中捷公司補充,每個車站興建時,就有鋪設止滑性高的崗石地磚,地面即使潮溼也不容易積水,旅客不會因此滑倒,未來會持續關注使用情形與天氣變化,滾動式檢討。
機場捷運高架車站通車初期也有類似臺中綠線狀況,當時也靠玻璃帷幕強化月臺遮蔽與加強月臺導水系統解決,問題在2021年全部改善,現在月臺遇雨不會積水。
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張新立認爲,高架站體想兼顧節能、通風與遮風擋雨甚至保暖等功能,的確是兩難,就他個人觀察,目前風雨或氣溫等問題若沒有太嚴重,可以用擴大遮雨棚、在月臺上設置避雨空間等方式處理,沒有必要改爲封閉式站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