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減少108條!公路客運營收暴跌 公會爭合理成本調13%、司機加薪5千
國光客運日前再爆欠薪風波。疫情後公路客運的市場仍未回覆到疫情前。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光客運近日再傳欠薪,讓外界再度關注公路客運市場狀況。但其實今年1月到9月公路客運載客人數較疫情前衰退37.41%、營收下滑38.30%,路線停駛和減少高達108條,顯示整體市場仍未回到軌道。客運公會11月中已向公路局提出運價檢討,申請涉及虧損補貼的「合理成本」調高13%,也爭取補貼公路客運駕駛底薪加薪5千元。公路局表示,目前正依程序進行初審作業。
客運業者普遍反映,營收與人次回不去,加上油料、人事與維修等成本攀升,營運壓力持續增加。依現行法規,公路客運運價原則上每兩年可檢討一次,上次調整是2023年5月,但因政府補貼漲幅而凍漲票價。客運公會已在11月中再度向公路局啓動新一輪運價檢討與申請。
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謝界田表示,此次檢討共有三項主軸,第一部分是票價調整,若因部分旅客迴流,試算票價增幅不到1元。考量旅客負擔,客運業決定不調漲,由業者自行吸收成本差額。
第二部分則是「合理成本」調整至52元/車公里。謝界田說,公會同時申請調高作爲虧損補貼基準的「運價合理成本」,從目前的每車公里45.851元提升至51.977元。他強調,客運業人事、折舊等成本近年明顯增加,合理成本必須調整才能反映現況。
第三則是爭取駕駛底薪補貼5千元、避免票價轉嫁旅客。謝界田指出,公路客運長期面臨駕駛人力不足,希望公路局補貼每位駕駛底薪5千元,目前六都市區公車已有加薪補助,並納入合理成本,由票價負擔;但公路客運並無相關補助。業者不希望將加薪壓力轉嫁給旅客,因此希望由中央直接補貼,並排除已領地方加薪補助的駕駛,避免重複補貼。
謝界田表示,由於六都有補助加薪,許多駕駛轉往都市開公車,加上長途工作時間較長、年輕人意願不高,資深駕駛又逐步退休,即便政府協助推動徵才,進補速度仍追不上流失速度。他直言,要改善缺工,最直接的方法只有提高薪資待遇,才能吸引人力迴流並穩定營運。
公路局指出,客運成本及運價依規定每2年檢討1次,一般公路客運運價調整交通部前於112年5月17日覈定,迄今已屆滿2年,客運全聯會於114年11月11日提報本局運價調整案,本局刻正依程序進行初審作業,後續完成初審作業後,再依程序提送本局公路客運審議會進行審查,通過後陳報交通部由費率審議委員審議覈准。
國光客運日前再爆欠薪風波。疫情後公路客運的市場仍未回覆到疫情前。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