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化輸出/醜萌Labubu 顛覆全球IP市場
Labubu席捲全球, 這款不是漂亮主流的「醜萌娃娃」,卻讓時尚明星、青少年趨之若鶩。新華社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從美國夢到日本可愛文化,再到如今的中國潮玩,全球熱門IP演進背後,也反映出各國文化輸出策略和國力變化。
中國大陸玩具製造商泡泡瑪特(POP MART)旗下IP「拉布布(Labubu)」席捲全球,這款不是漂亮主流的「醜萌娃娃」,卻讓時尚明星、青少年趨之若鶩。專家指出,IP的興衰與國家文化輸出策略、國力都有關,國力不夠強,角色做得再好看,不一定能帶動全球熱潮。
從Labubu爆紅等案例,可看出角色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經濟正逐漸走向「情感消費」,角色造型有個性、非主流的醜萌、不打安全牌成爲主要吸引力;此外,從美國夢到日本可愛文化,再到如今的中國潮玩,全球熱門IP演進背後,也反映出各國文化輸出策略和國力變化。
中國崛起 文化策略改變
臺灣行銷傳播專業認證協會理事長、品牌再造學院院長王福闓指出,IP的興衰與國家文化輸出策略、國力都有關,舉例而言,迪士尼、芭比娃娃等美國IP最早風靡全球,形塑出美國的現代化與美好,風潮背後反映出各國對「美國夢」的嚮往;三麗鷗公司旗下的Hello Kitty等角色,讓世界認識日本的「卡哇伊」(Kawaii,日語「可愛」)文化,其後日本動漫席捲,日本軟實力在有系統的輸出下,被全球認可和接受。
如今泡泡瑪特的潮玩IP一個接一個爆紅,從Molly到Labubu、Crybaby,除了角色本身特色,也與中國崛起、策略改變有關。王福闓表示,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玩具代工廠,在既有供應鏈優勢下,一定會希望進一步從代工走向設計,更深遠地影響全球,從中國近年大力舉辦公仔設計比賽、積極拉拔新銳設計師就可看出其策略轉變;加上近年中國內部經濟疲軟,藉由潮流文化拉動內需也是目標。
陸IP授權 持續擴大影響力
瑞典隆德大學東亞研究員高銘(Ming Gao)觀察,過去日、韓文化輸出各自代表兩種不同典型,日本動漫等文化成就很大部分由市場力量和粉絲羣體推動;南韓的「韓流」背後則有國家大力投資和支持,Labubu呈現出第三種文化輸出模式,是商業生態系統偶然產生的軟實力,「一個古怪的人物讓中國感覺有趣、有創意,容易被情感接受」。
國際調研機構GII(Global Information)調查顯示,2024年全球授權娛樂和角色商品市場價值達1667.8億美元,2025到2031年間,市場價值預估將以6.77%的複合年均成長率持續擴大,2031年將達到2688.1億美元。
其中,華特迪士尼公司、寶可夢公司、三麗鷗等美國與日本IP企業仍是產業領頭羊,前五名供應商佔了授權娛樂和角色商品零售市場的47.67%。不過,中國IP授權正持續出海和擴大影響力,據統計,泡泡瑪特海外門市已從2021年上半年的7家增長到2024年底130多家。
角色想爆紅 要怪異、淘氣
IP爆紅元素和全球消費文化也正面臨轉變。高銘分析,受懷舊、收藏慾望驅動,千禧世代和Z世代買家消費會投資充滿情感的物品,以表達身分和歸屬感;王福闓表示,現在會爆紅的角色IP有幾個特點,首先長相不能太「安全牌」,例如Labubu外型看起來並不是傳統的可愛,而是帶點怪異和淘氣,「一個角色,如果人人看法都一致、都覺得可愛反而危險,代表太普通,無法引起話題」。
此外,王福闓觀察,IP一定要能引起消費者情感共鳴。共鳴不一定要靠動畫或故事,爲角色形塑出外型特徵,繼而衍伸出人物設定和個性,就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情感依賴;獨特性和稀缺性也是捧紅IP、創造商機不可或缺的元素,泡泡瑪特的「盲盒」(購買時不能指定款式,打開包裝後隨機得到商品)操作,以及打造限量版,都能持續拉昇IP關注度。
延續商機 營造稀缺與聲量
王福闓表示,在快時尚時代,IP起伏興衰雖劇烈,但仍有基本公式可循。第一步是要先打造聲量,例如與網紅合作開箱、創造名人配戴的社羣效應,有聲量才能帶動購買。第二步則是要營造出具稀缺性的購買浪潮,稀缺需拿捏得當,能引發討論卻不會引發大規模客訴、有人買到卻又沒有全數滿足纔是最佳平衡。第三步則要能成功複製前兩步驟,一個IP帶來的商機纔有機會延續。
對企業而言,要能持續透過IP獲利,王福闓認爲有兩條不同路徑可思考,一是鎖定目標客羣,不斷更迭IP、創造新鮮感,「想要賣給高中生,就要一直推出高中生會喜歡的IP」;二是持續經營特定IP,讓IP陪着顧客一起長大。例如泡泡瑪特推出珠寶品牌「popop」、正籌備進軍小家電市場,便是想擴大消費年齡層,隨着消費者生活品質提高,成人收藏市場有望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