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委批漁電共生缺陷 災害無電可用

立委郭國文(右二)、鍾佳濱(左二)呼籲綠能納入災防體系,強化能源抗災韌性。郭國文國會辦公室/提供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地區,臺南七股沿海重災區更停電長達一週,漁業災損高達5.3億元,暴露「漁電共生」制度性缺陷。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昨表示,政策未真正落實「共生」,反而將魚塭視爲單純的發電載體,只求KPI,不顧地方生產與生活所需,當強風摧毀電線杆導致無法併網時,漁民眼前望着頭上的光電板,卻苦無1度電可用,形成極大反差。

郭國文建議,光電運用在災害備援有案例,但多半是在偏遠山區;另外,若要新增儲能設施、共享電力,雖然技術上可行,但在光電案場設計之初就需先規畫,要求行政機關提出解決辦法。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說,他多次質詢有關地面型光電案場,如果要就近供電給鄰近社區,必須要有離網運作設計與切換設備,包括離網型逆變器、儲能系統。另外,控制系統必須具備自動切換離網模式功能,同時設計微電網架構或小規模自主供電區域,才能在災後第一時間,將電力提供給災區使用。

鍾佳濱建議,政府應以光電、儲能和微電網3個選項,推動平時售電、災時供民的模式,並同時鼓勵業者與地方政府簽訂「災後供電協議」,將能源韌性納入ESG評比與獎補助條件。

經濟部、農業部代表表示,會共組專案輔導臺電及漁電共生戶建設儲能裝置,以利災情時可以備援,加強抗災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