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外匯存底創近十年新高 將成人民幣匯率重要支撐

截至9月底,大陸外匯存底規模爲3兆3,387億美元,創2015年12月以來新高,並已連續兩個月升至3.3兆美元之上。 路透

截至9月底,大陸外匯存底規模爲3兆3,387億美元,創2015年12月以來新高,並已連續兩個月升至3.3兆美元之上。分析指出,該數據顯示大陸防範化解金融衝擊的能力持續提升,未來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昨(7)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末,大陸外匯存底規模爲3兆3,387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65億美元,升幅爲0.5%。

今年1-3季,大陸外匯存底累計增加1,363億美元。其中,在今年前六個月保持連續增長勢頭,進入第3季,除7月減少251.87億美元,8月、9月持續維持增長趨勢。

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出,9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小幅震盪,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指出,外匯存底餘額刷新2015年12月以來新高,表明大陸防範化解金融衝擊的能力持續提升,而黃金儲備的同步增加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風險抵禦能力。在國際金價與外匯儲備形成「雙穩」格局的背後,是大陸應對全球金融波動的系統性安排。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9月末外匯存底規模連續兩個月升至3.3兆美元之上,這主要是受年初以來美元大幅貶值,美債殖利率顯著下行,以及全球主要股市指上漲的影響。考慮到當前外儲規模已處於3.3兆美元以上的偏高水平,且9月人行增持黃金規模有限,不排除後續人行將外儲規模控制在適度水平區間的可能。

王青表示,未來外匯存底規模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在外部環境波動加大的背景下,適度充裕的外儲規模將爲保持人民幣匯率提供重要支撐,也能成爲抵禦各類潛在外部衝擊的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