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太陽能玻璃業集體減產 本月起實施
大陸多家太陽能玻璃企業已決定自7月起實施集體減產30%。(美聯社)
大陸太陽能玻璃行業迎來重大產業調整。爲了打破行業內日益加劇的「內卷」競爭態勢,多家太陽能玻璃企業已決定自7月起實施集體減產計劃,減產幅度高達30%。
這一舉措預計將迅速縮減大陸太陽能玻璃的市場供應量,進而緩解當前供需失衡的緊張局面。業內預計,7月大陸太陽能玻璃的總產量將縮減至大約45GW。
太陽能玻璃是太陽能元件上的一種封裝材料,主要作用是保護電池片免受水分和氣體氧化及鏽蝕電極,佔組件成本約一成。信義光能、福萊特是太陽能玻璃的兩家龍頭,佔據50%以上的市佔。
界面新聞報導,上海有色網光伏(太陽能)玻璃分析師鄭天鴻表示,部分太陽能玻璃企業前期已經規劃好的減產計劃,正在陸續執行,7月玻璃減產是必然事件,未來該動作可能還會延伸至第3季。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當前A股市場上與太陽能玻璃相關的概念股達十多檔,其中市值排名靠前的企業包括福萊特、旗濱集團、南玻A及東方日升。
從業績表現來看,不少概念股在今年第1季業績顯著好轉。具體而言,旗濱集團、福萊特、亞瑪頓、金晶科技及南玻A等企業在第1季均實現轉虧爲盈。
去年9月,太陽能玻璃行業也曾呼籲減產,並出現過「行業自律減產」行爲。根據隆衆資訊數據追蹤瞭解,截至2024年12月初,太陽能玻璃行業自7月以來冷修及減產總量爲每日31,091噸,總減產率約爲26%,距離30%的目標非常接近。
但供大於求的局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隆衆資訊玻璃分析師高玲分析,以剛過去的6月爲例,太陽能玻璃國內供給約54GW,國外約5GW,總需求約49到50GW,單月過剩約8到9GW。按照單GW約需要4.4萬噸光伏玻璃係數換算,單月玻璃過剩量爲35萬到40萬噸,換算爲庫存天數約五天。
據隆衆資訊,當前太陽能玻璃行業庫存約31到32天,處於行業庫存高位,潛在五天庫存增量,讓企業壓力驟增。且企業端對於7月需求並不樂觀,若不減產,這一情況將加劇。
高玲指出,從今年6月初開始,太陽能玻璃市場成交價一降再降,部分報價已低於每平方公尺人民幣11元,很多企業成本已難以覆蓋,虧損壓力重新回到太陽能玻璃企業肩上。
在太陽能行業景氣好的2020年,太陽能玻璃價格曾漲至每平方公尺人民幣40元的歷史高點。相較之下,目前價格已跌去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