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金蟬”種養雙豐收——曹縣蘇集鎮張士莊村採訪見聞
近年來,曹縣蘇集鎮張士莊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蘆筍+金蟬”複合種養模式,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還大幅提高了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生態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走進張士莊村金蟬孵化基地,只見一排排整齊懸掛的卵枝佈滿大棚,技術人員正細心觀察孵化情況。村黨支部書記張新義介紹,該村的金蟬養殖技術已十分成熟,村民種植蘆筍的同時養殖金蟬,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一畝地蘆筍能收入1.2萬元左右,金蟬的收益更高,能達到1.5萬元。”張新義說。
據瞭解,2016年,張士莊村“兩委”班子外出考察學習金蟬養殖技術,張新義帶頭試驗,經過反覆摸索,最終成功推廣“蘆筍+金蟬”複合種養模式。如今,這一產業已成爲當地農民增收的“黃金組合”。目前,全村426戶中有350多戶參與種植,年產值超2000萬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顯著。
爲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益,張士莊村建立了兩個金蟬孵化廠,年產值達400多萬元。張新義表示,張士莊村將結合村民意願,通過合作社擴大種植規模,計劃新增100多畝示範基地,推動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如今,張士莊村的“蘆筍+金蟬”產業已成爲當地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板。這種創新的複合種養模式不僅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更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循環、高效集約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隨着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持續完善,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通訊員 朱泓錩 蔣賢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