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算力總規模 位居全球第二

大陸數位基礎設施蓬勃發展,算力總規模達到全球第二,數據產業規模達24.5兆元;同時AI專利數量佔全球總量的6成。(新華社)

大陸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畫系列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大陸數位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截至2025年6月底,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有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在人工智慧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躍升,統計AI專利數量佔全球總量的60%。

劉烈宏昨表示,「十四五」時期大陸數據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據大陸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指出,2024年全大陸數據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數據產業規模達5.86兆元人民幣(約新臺幣24.5兆元),比起「十三五」末期成長達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準。

劉烈宏指出,「十四五」期間的數位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在規模、技術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統計至2025年6月底,大陸5G基地站總數達到455萬個,十億位元乙太網路用戶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在產業發展上,他更提到數位基礎設施的超前部署和反覆運算升級,帶動大陸網路購物、線上教育、遠端醫療、5G+工業互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

劉烈宏還表明,去年推出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21項政策,今年還將推出數據智慧財產權等10多項制度,預計一批圍繞數據彙整共用、開發利用的數據企業正在孕育興起,伴隨標準、規範不斷推出讓數據交易日趨活躍,促成全大陸一體化數據市場的加快建立。

劉烈宏指出,下一步國家數據局將透過體系化佈局,持續推進高品質數據建設,加快打造具身智慧、低空經濟、生物製造等重點領域數據集羣,並推動全社會強化對數據要素的價值認同,培育「爲優質數據買單」的市場共識。

佈局城市方面,大陸國家數據局副局長夏冰指出,目前已建成包含北、上、廣、深等25個城市在內的城市節點,分佈16個省(區、市)的數據基礎設施架構,並在7月底全面完成互聯互通,預計今年底的節點城市規模將擴大到50個左右,覆蓋80%的省(區、市),爲數據規模化跨域流通奠定設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