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持續加碼中國債券 總規模達183兆元全球第二

大陸證券日報報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境外機構對中國債券市場的參與熱情持續升溫,這主要受以下因素驅動,一方面是中國宏觀經濟運作穩健,人民幣債券價格波動小、回報穩定,具備分散化投資價值。

另一方面,在美元指數波動、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債市的避險屬性逐漸增強,且中國債券在三大國際債券指數中的權重穩步提升,吸引追蹤指數的被動資金流入。

陝西巨豐投資資訊高級投資顧問於曉明指出,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穩健增強了境外機構的投資信心、人民幣債券收益穩定且配置價值高、國內政策環境不斷改善提升了投資便利性,這些因素都驅動了境外機構持續參與中國債券市場。

明明認爲,中國穩定擴大債券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優化境外機構入市流程等,也是境外機構持續加碼中國債市的驅動力之一。

近年中國債券市場制度建設不斷推進,例如,2024年1月份,人行與香港金管局合作,將「債券通」項下的人民幣債券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格抵押品。同年7月份,人行在「債券通」七週年論壇上宣佈支持境外機構使用「債券通」債券繳納「互換通」保證金。而在同年12月份,人行推動中英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櫃檯銀行業務落實。

此外,熊貓債市場近年來也呈現持續擴容的趨勢,境外機構積極來中國發行熊貓債,截至4月15日,累計發行量超9,500億元。光是去年,Wind資訊數據顯示,以債券起息日計,中國債券市場就發行109檔熊貓債,發行規模共1,948億元,創歷史新高。截至4月20日,今年以來熊貓債發行規模也達到538億元。

明明分析,隨着人民幣跨國支付及投融資功能提升,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增加。熊貓債作爲人民幣計價的核心融資工具,成爲外商鎖定低成本資金的重要管道。今年熊貓債發行延續成長動能,同時,在發行主體方面也從國際金融機構擴展至跨國企業,純外資主體佔比上升;發行期限方面,5年期至10年期債券佔比提升,滿足長期融資需求。

於曉明表示,熊貓債近年來發行量持續成長,發行主體趨於多元化。未來熊貓債市場提質擴張可在以下方面發力,包括豐富債券品種、完善發行交易等市場基礎建設、吸引境外中長期資金(如主權基金等)、強化監管保障市場穩健等。

明明認爲,未來熊貓債市場可持續鼓勵發行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等創新品種,優化定價與交易機制,提升市場透明度。可擴大國際合作與發行人多樣性,吸引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新興產業企業參與。同時,推動熊貓債在更多離岸市場上市,增強國際流動性。此外,還可吸引退休金、主權財富基金等長期資金入市,提升境外持債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