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十一連假 車主哀號:排隊充電比塞車更讓人心煩
大陸十一連假期間,許多電動車主又遇到「充電難」的問題,不少人在高速公路等充電都超2個小時。(圖/取自21世紀經濟報導)
中國大陸電動車日益普及,但每逢長假,開車上路對廣大車主卻是一大考驗。大陸國家能源局數據最新顯示,10月1日零時至10月3日18時,大陸高速公路充電量達到4,380.93萬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大增51.33%,日均充電量更是平日的2.54倍。這也讓不少車主哀號:「看着充電樁前面大排長隊,比堵車還心焦。」
王女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連假首日出門,她開在某高速公路上,但高速公路的充電站僅4個充電樁全部有人在使用,她等充電足足等了3小時。
央視引述大陸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全國配建大功率充電設備的充電站達到1萬3,379座,大功率充電槍超過10萬個。大陸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總數已超1,700萬個,年增超過50%,但這仍未能有效緩減車主的「充電焦慮」。
大陸國家電網監測顯示,假期超三分之一高速充電樁處於滿負荷運轉,京滬、廣深周邊服務區早早開啓「叫號充電」,有車主拿到號時發現,前方還排着十幾輛車。
2024年大陸十一假期全國高速電動汽車充電量達7,215.27萬千瓦時,日均1,030.75萬千瓦時,較當年「五一」增長34%、較2023年十一增長80%。但今年十一連假第一天,充電量就接近2024年日均水平,需求增速遠超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結構性矛盾愈來越明顯。
有觀點認爲,長假公路充電難的問題本質在於短期潮汐衝擊與長期供需失衡的疊加。簡言之便是「假期忙成狗,平日閒成擺設」,導致投資難、回報慢。
因此有些地方推出新措施救火,如江蘇有30個重點繁忙服務區提前部署移動充電機器人服務新能源車;貴州將移動儲能充電機器人引入高速公路,用「樁找車」的模式打破固定車位限制等。
此外,電動車本身設計也持續克服電池裡程困境,持續增加續航里程。大陸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發佈文章稱,2025年大陸乘用純電車的平均續航里程爲528公里,而2020年爲425公里,相當於五年時間內,平均續航里程增加了10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