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十四五」首波成績出爐!經濟平均增速5.5%、人均預期壽命79歲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9日表示,「十四五」前4年大陸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大陸這麼大的體量和增量,又經受了世紀疫情、貿易霸凌等衝擊,在這麼大的基數上,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路透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9日表示,「十四五」(指第14個五年規畫,爲2021至2025年)前4年大陸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大陸這麼大的體量和增量,又經受了世紀疫情、貿易霸凌等衝擊,在這麼大的基數上,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此外,2024年大陸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從「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長了1歲。
鄭柵潔9日在大陸國新辦舉行的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國家規劃,也是大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14個五年規劃)首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大陸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人民幣35兆元(約新臺幣143.5兆元),相當於廣東、江蘇、山東,也就是排名前3經濟大省2024年的總量,並超過長三角地區的總量,也超過世界排名第3國家的總量,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鄭柵潔提到,大陸「刀刃向內」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樑八柱」基本建立,民營經濟促進法頒佈施行,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全大陸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縮減到29項,民營企業增加到5,800多萬戶,比「十三五」末增長超40%。
糧食方面,鄭柵潔指出,「十四五」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6億畝(中國大陸1畝約爲666.67平方公尺),目前累計已建成超過10億畝高標準農田,相當於糧食產量排名前2位的黑龍江、河南2省面積的總和,「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能源方面,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佔全球3分之1,即使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這些用能最高峰時段,羣衆用能需求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大國擔當方面,中國大陸堅定履行「雙碳」(碳達峰、碳中和)承諾,單位GDP能耗4年累計降低11.6%,相當於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中國大陸與亞洲、非洲、拉美等國取得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方面的新成果新進展,合作範圍擴大到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合作成果惠及共建國家,在產業、交通、就業、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許多的重大進展和成效。
鄭柵潔表示,「十四五」以來,大陸站上了一個又一個創新制高點,第1艘大陸國產電磁彈射航艦「福建艦」下水,第1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營運,加上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全球領先,集齊了船舶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
還有第1座大陸太空站「天宮」全面建成營運,全球第1座第4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嫦娥六號」實現全球第1次月球背面無人採樣返回,第1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製的大陸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
鄭柵潔指出,這些「第1艘」、「第1座」、「第1次」,充分彰顯了大陸創新的重大突破。事實證明,「脫鉤斷鏈」、打壓遏制只會增強大陸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加速科技創新的進度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