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設清史中心 強化大一統史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大會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牢牢把握清史研究國際話語權,傳播正確歷史觀。圖爲北京故宮。(新華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大會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牢牢把握清史研究國際話語權,傳播正確歷史觀;造就一支「黨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清史研究國家隊,「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綜合陸媒報導,上述會議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15家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35位專家學者參加。
會議指出,成立清史研究中心,就是要團結匯聚全大陸清史研究精銳,整合優勢資源、創新研究方法,牢牢把握清史研究國際話語權,傳播正確歷史觀,努力構建中國自主的清史研究知識體系,努力打造清史研究的中國學派。
會議還強調,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引領清史研究正確發展方向;站穩國家立場,緊緊圍繞清史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2023年曾談及「中華文明具有凸出的統一性」,該說法基本圍繞中國歷史「大一統」、「中國認同」、「漢族認同」的連續史觀。他也曾多次公開批評「歷史虛無主義」,認爲這類主義從根本否定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習近平的論點既是在確保清朝的中國王朝地位,也保證當代中共統治的「合法性」。
2002年,北京中央拍板,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持編修清史,上千名專家學者參加。在「盛世修史」的思想指導下,新清史研究不可避免地成爲官方排擠的對象。
所謂「新清史」學派,是指以美國爲中心的西方學界自1990年代以來,重視以非漢語的檔案研究清朝歷史,並強調清朝的滿洲元素有別於中原王朝特徵的學派,其中更有質疑民族國家「自然性質」概念的討論,也間接挑戰中原王朝定位;更重要的是,其呈現中國歷史有其斷裂性,而非所謂連續史觀的同時,無形中也否定歷史必然性,因此被中共認爲是「歷史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