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市電子業市值 超越銀行業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1日發佈中國上市公司2025年3季報經營業績報告顯示,上市公司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市場總市值達人民幣107.32兆元,其中電子行業位列第一,市值規模超過銀行業,佔比12.42%,較年初提升近3個百分點;通信、計算機(電腦)行業市值較年初增加超過人民幣9,000億元。

報告顯示,前3季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53.46兆元,淨利潤人民幣4.70兆元,年增1.36%、5.50%。全市場共4,183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盈利面近8成,3,182家公司營收正增長,2,467家公司淨利潤正增長,1,957家公司營收、淨利雙增長。

其中,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別實現營收人民幣3.2兆元、1兆元、1,450.6億元,淨利潤人民幣2,446.61億元、441.25億元、92.03億元,其中創業板營收、淨利潤增速均超10%。

從產業別觀察,前3季,受到文生視頻模型加速迭代,AI數據存儲需求擴張等影響,存儲晶片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長16.08%,淨利潤增長26.44%;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有望躍升,兩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速超10%,淨利潤增速超20%;全球資源貿易擾動因素增多,超硬材料、稀土等核心產業營收增長10.48%、7.11%。

在研發上,前3季上市公司合計投入人民幣1.16兆元,同期規模連3年超兆元,年增3.88%,較上半年提升0.23個百分點,其中168家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全市場研發強度2.16%,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研發強度分別爲4.54%、11.22%、4.42%。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研發強度5.21%,其中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10%。

日前在中共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及要加強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發表題爲「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文章,表示要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適應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大、經營不確定性大、盈利週期長等特徵,加力實施更具包容性發行上市、併購重組等制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