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均預期壽命「增至79歲」8省率先破80歲大關
健康中國建設有成陸人均預期壽命79歲。圖爲遊客參觀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長壽博物館。(新華社)
健康中國建設有成陸人均預期壽命79歲。圖爲浙江省諸暨市安華鎮河楊社區醫療服務志願隊在村民家中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新華社)
新華社22日報導,79歲,中國大陸人均預期壽命最新數據,較2020年提高1.1歲,大陸已有8個省分率先突破80歲大關,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沿。
人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醫療衛生服務水準的綜合指標。
從中共建政成立初期的35歲,到改革開放初期的68歲,再到「十四五」期間的79歲,這條持續上揚的生命線,勾勒出中國大陸醫療衛生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折射出民衆生活品質的時代變遷。
「十四五」以來,一張覆蓋14億多人的健康防護網越織越密,成爲人均預期壽命穩步提升的「健康密碼」。
服務網路更可及。五年來,大陸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服務體系。截至2024年底,大陸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達109萬所,衛生人員達1578萬人。如今,超九成居民15分鐘內可到達最近的醫療服務點,羣衆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正持續緩解。
預防關口更前移。大陸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居民健康素養水準由2020年的23.2%提升到2024年的31.9%,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得到進一步控制,結核病、B肝和愛滋病等傳染病發病率持續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準……這背後,是從「以治病爲中心」到「以人民健康爲中心」的轉變和探索。
醫藥負擔更輕。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釋放惠民紅利,「十四五」以來累計402種藥品進入目錄,新藥、好藥進入醫保目錄呈現加速度。大陸全國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13億多居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這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爲生命健康撐起保護傘。
從人均預期壽命穩步提升,到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等關鍵指標持續下降,凸顯健康中國建設成色足。
從「三減三健」到全民健身,健康生活理念正深入人心。截至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面積達42.3億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練人數比例超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