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七大航企 國有、民營兩樣情
陸股上市七大航企近日相繼公佈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圖/美聯社
陸股上市七大航企近日相繼公佈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其中大陸國有三大航企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仍陷入虧損,上半年分別虧損人民幣(下同)18億元,14億元、15億元。反觀四家民營航企期間內都獲利,其中又以春秋航空「最賺錢」,淨利達11.7億元,但年減14%。
綜合陸媒報導,2025年上半年,國航、東航、南航營收分別爲807.6億元、668億元、862.9億元,分別年增1.56%、4.09%、1.77%。
對於上半年仍未轉虧爲盈一事,國有三大航企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都給出相似解釋。國航指出,主要是受市場供給不均衡、客源結構轉向中低階市場、高鐵衝擊,以及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加深、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變化等因素影響。東航指出,受境內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等因素影響。南航則表示,受全球供應鏈不暢,以及匯率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經營壓力仍巨大。
整體來看,國有三大航企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進一步拓展國際經驗,透過提質增效與精細化管理,達成減虧目標。但受到供給過剩、高鐵分流,以及外部環境波動等多重因素掣肘。
另一方面,春秋航空是大陸首批民營航企之一,定位爲低成本航空業務模式。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營收年增4.35%至103億元。對於上半年利潤總額按年增長但淨利下滑一事,春秋航空表示,主要是公司使用2024年同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虧損的影響,該事項導致2024年同期所得稅費用銳減,進而使得本期淨利在利潤總額增長下,仍按年下降。
市場人士表示,2025年以來,民航市場持續呈現量增價跌,與外部經濟環境影響有關,旅客消費意願下降且對價格更敏感,以及出遊習慣發生改變等。其次,從供需層面來看,境內市場運力仍較多,國際運力尚未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準。預計2025年的十一長假、中秋旺季,也會延續量增價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