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大車拚 陸國營、民企齊射衛星
預計未來5年間中國將進入衛星發射高峰期,每年發射超過1800顆以上。圖爲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在海南發射,將「千帆星座」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
自SpaceX啓動「星鏈」計劃以來,低軌衛星已成爲中美科技競爭的新焦點。迄今爲止,SpaceX已發射超過8000顆星鏈衛星,並計劃最終發射4.2萬顆。而做爲追趕者,中國透過中國星網主導的「國網星座」、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以及時空道宇的「吉利星座」等民營力量共同參與,中國版星鏈體系也初具規模。目前,中國在軌通訊衛星數量已突破800顆,佔全球約24%。預計未來5年間中國將進入衛星發射高峰期,每年發射超過1800顆以上。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於2021年4月26日成立,專門從事衛星網路的設計建設和營運,其在中國國資委的央企排序位居中國三大電信巨頭之後,顯示出中國對該產業的高度重視。該集團主導的「國網(GW)星座」計劃部署1萬2992顆衛星,並分爲兩大子星座。其中,GW-A59子星座計劃部署6080顆衛星,運行於500公里以下極低軌道,而GW-A2子星座則將部署6912顆衛星於1145公里近地軌道。
另外,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上海垣信,其「千帆星座」已完成90顆組網衛星發射,未來目標是要打造一個擁有1.4萬多顆低軌衛星的龐大星座。今年3月,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成功將千帆星座第五批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民營企業方面,吉利控股旗下的時空道宇積極推動「吉利星座」建設。本月9日,捷龍三號運載火箭以「一箭十一星」成功發射該星座的第四軌衛星,使其在軌衛星數量增至41顆。且時空道宇藉助吉利汽車的製造能力使衛星與汽車產線融合,將單顆衛星生產週期縮短至28天,年產量可達500顆。
有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衛星製造市場規模將達244.93億美元,預計至2029年將增至389.6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9.73%。而未來的5、6年間將是中國衛星研發與發射的高峰期。預計至2030年,中國將累計發射超過1萬顆低軌衛星,年均發射量將突破1800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