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飄絮季來襲!花粉「視覺化級」攻擊 過敏人數攀升

陸連日升溫帶來飄絮花粉過敏激增。(大陸央視)

陸連日升溫帶來飄絮花粉過敏激增。圖爲北京天壇公園圓柏雄株釋放大量花粉。(中國國家地理)

陸連日升溫帶來飄絮花粉過敏激增。(大陸央視)

陸連日升溫帶來飄絮花粉過敏激增。(大陸央視)

澎湃新聞10日報導,北京、上海等多地連日升溫,帶來年度楊樹柳樹梧桐「飄絮季」。今年3月北京天壇公園圓柏樹帶來「視覺化級」花粉霧,揚沙般花粉喚醒不少人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羣)——有人中招後準備洗鼻器、全封閉護目鏡;有人眼睛癢到想摳出來撓,選擇打過敏針治療。社交平臺網友自發建立花粉過敏互助羣,分享油灌鼻孔、戴口罩睡覺等緩解「水泥封鼻」偏方。

據中國天氣網監測,近日西安、武漢等多地花粉過敏指數都達到「很高」。作爲花粉攻擊重災區,北京今年「花粉過敏」搜索熱度創下新高。在某短影音平臺,僅3月「花粉過敏」相關搜索量從2023年到2025年增長了5.7倍。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今年 3 月中下旬以來,大陸過敏用藥需求持續走高,北京相關藥品搜索量環比增長超過330%。

這些訊號表明,過敏不再是小事。歐洲變態反應與臨牀免疫學會主辦的頂刊Allergy、涵蓋204個國家和地區疾病負擔調查表明,從1990年至2019年,作爲過敏性疾病的常見類型,哮喘和特應性皮炎人數分別增長了15.4%和28.6%。

在中國,過敏人羣十分龐大。最近一次全國性過敏性鼻炎調查顯示,2005年至2011年,成人過敏性鼻炎自報患病率已從11.1%上升到17.6%。

過敏人羣增長趨勢仍在持續。2018年,中國呼吸系統過敏性疾病研究聯盟啓動第二次大規模流調,探索了中國十年間室內室外呼吸過敏原致敏狀態的變化情況。根據其發表在歐洲過敏與臨牀免疫學會的官方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調研,對比2008年與2018年數據,塵蟎作爲中國患者的主要過敏原,其致敏率顯著上升;花粉的致敏率也有明顯增勢,在北方尤爲明顯。

新華社報導,大陸不同地區的過敏原存在差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主任祝戎飛時表示,從過敏原分佈看,有「南蟎北蒿」趨勢,即在溼潤溫暖的南方,塵蟎過敏患者多;在乾燥寒冷的北方,蒿草花粉過敏的患者多。

事實上,過敏並非由於「免疫力低下」,而恰恰是由於免疫系統太過活躍。當系統錯誤地將無害物質(如花粉、塵蟎或者某些食物)識別爲威脅時,因爲過度防護纔會引發過敏反應。

目前,醫學界用於解釋過敏性疾病增多的主流理論是「衛生假說」。1989年,英國流行病學家斯特羅恩(David P. Strachan)首次提出這個理論:過度的衛生措施減少了兒童期的感染機會,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從而增加過敏性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