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五年過去 印度悄悄換了一種同中國打交道的方式
直新聞:五年過去,印度悄悄換了一種同中國打交道的方式。(達志影像)
據深圳衛視「直新聞」報導,7月24日起,印度將時隔五年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旅遊簽證。在23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願同印方保持溝通與協商,不斷提升兩國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
回顧中印關係近五年的發展軌跡,在2020年加勒萬河谷衝突爆發等因素的影響下,印度對中國公民的簽證政策驟然收緊,旅遊簽證更是全面停擺。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民赴印簽證數量高達20萬份,而近年卻銳減至不足2000份,跌幅高達99%。此外,中印直航航班自2020年起中斷,旅客被迫繞道第三國中轉,旅行時間暴增300%,成本飆升40%。
印度對華簽證政策轉變,背後有哪些深層動因?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瑟對深圳衛視直新聞分析指,自去年10月中印雙方在邊界西段完成所有點位撤軍以來,雙邊關係逐步回暖。爲讓中印關係儘快迴歸正軌,中方做出很大努力,釋放一系列善意信號,特別是時隔五年再度恢復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對恢復中印民間交往具有極大意義,也爲此番印度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旅遊簽證打下了基礎。
不過,與中方持續主動釋放善意相比,印方在實際行動上仍顯消極。
王瑟指出,儘管包括印度總理莫迪、外長蘇傑生在內的高官均表態樂見雙方各領域交流合作正常化,但實質性動作卻很少,特別是中方向印方提出的恢復直航、簽證便利化、互派記者等措施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決,這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中印關係回暖步伐。
「因此,印度此次宣佈恢復對華旅遊簽證,確有對華釋放善意信號之意,但亦是中方率先釋放善意的結果。」王瑟說。
而印度之所以選擇在此刻對華釋放善意,還有兩重更深層次的考量。
一方面,印度此舉是對美關係遇冷後對華的戰略對衝。王瑟指出,近段時間以來,美印圍繞經貿議題曾舉行多輪談判,但至今未取得任何成果。儘管面對美國的巨大壓力,但印度依然不願在農產品、乳製品等部分關鍵產品的市場準入問題上對美鬆口,因爲這關係到印度國內大量農民的切身利益,如莫迪政府妥協,將對其執政地位造成巨大沖擊,還會給反對派以攻擊口實。
此外,川普三番五次公開宣稱在其「斡旋」下,印巴才最終停火,這也讓印度難以下臺,而近期其更是公開表示印巴衝突中有五架戰機被擊落,讓印度十分難堪。印度爲防止與美國在經貿議題上最終破局,陷於孤立局面,不得不尋求改善對華關係。
另一方面,印度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也要求其改善對華關係。近年來,印度雖大力推動對華脫鉤,並竭力吸引從中國撤出的部分企業來印投資興業,但其效果並不明顯,其外國直接投資額未有明顯增長,反而有部分企業撤出印度。爲此,印度官方智庫國家轉型委員會再三呼籲政府放寬對中企的投資限制。
此外,印度經濟發展所處階段也決定其仍需從中國進口大量質優價廉的工業原料和中間產品。例如,近期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限制就嚴重影響印度電子製造、電動汽車等產業發展,這也驅使印度尋求改善對華關係。
在中印互動釋放善意之際,印度和孟加拉國對中方在西藏實施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下稱「雅下水電工程」)表達了關切,非政府組織亦就該項目可能影響生物多樣性和人民福祉表達了擔憂。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瑟認爲,印度的這種關切並不新鮮,早在中方還未對雅下水電工程進行任何規劃之時,印度輿論場就開始熱炒中國可能在雅下地區興修水壩,並大肆抹黑稱該工程「將加劇生態退化」,「影響下游地區的河流生態和農業生產」等等。
在雅下水電工程真正落地後,儘管中方多次通過公開管道表示該項目將嚴格按照中國行業最高標準,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系統,不會對下游地區產生不利影響,但印度部分媒體依然提出各式各樣的抹黑論調,這突出反映了印度的矛盾心態。
「印度作爲南亞諸多河流的上游國家,已經習慣借『水霸權』達成自身戰略目的,強化對下游國家的影響。」王瑟舉例說,在剛剛過去不久的新一輪印巴衝突中,印度就宣佈單方面暫停《印度河水條約》,多次截流印度河流域水源,試圖干擾巴基斯坦的農業生產。
在印度與孟加拉國的關係中,印度亦多次利用恆河、提斯塔河等跨境河流的分水協議影響孟加拉國的對外戰略。而此次印度成爲下游國家,卻無來由地擔憂中國也會效仿其做法,利用上游國家優勢對印度「不利」,這實在是「以印度之心,度中國之腹」了。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也反映出印度仍然對中國缺乏信任,依然以零和和競爭的眼光看待中印關係。
王瑟指出,從技術層面講,雅下水電工程不僅不會對印度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反而有利於雅江全流域的防災減災工作。作爲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也願意同下遊國家共同開展水文報訊、防洪減災合作,目前運轉良好的瀾湄合作機制即是最佳例證。然而印度卻反而將其視爲中國「威脅印度安全」的一個手段,並大肆進行渲染,這表明其已陷入深度的「恐華綜合症」之中,而這種心態顯然不利於中印關係的長遠發展。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迴應中也再次強調,雅下水電工程建設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旨在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大力改善當地民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方在跨境河流開發上始終秉持高度負責的態度,也有豐富的水電工程開發經驗。雅下水電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嚴格按照中國行業最高標準,全方位開展工程建設生態環保,避讓多處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系統。
「雅下水電工程建設有利於全流域防災減災,不會對下游地區產生不利影響。中方同有關下游國家開展了水文報汛、防洪減災等合作,也就雅下水電工程進行了必要溝通,將繼續同下遊國家加強合作,造福流域人民。」郭嘉昆說。
直新聞注意到,郭嘉昆在迴應中提到了「必要溝通」,換句話說,在中印已經進行了「必要溝通」的情況下,相關關切是否影響中印關係改善勢頭?
王瑟對此分析稱,作爲南亞國家的友好鄰邦,中國始終以「親誠惠容」的理念處理與周邊國家間的關係。具體到跨境河流問題上,作爲南亞諸多大江大河的源頭所在地,中方在跨境河流開發上始終秉持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希望與下游國家進行對話溝通,因而在雅江項目正式官宣之前,即已通過適當渠道向印孟兩國提供必要信息,確保其知情權。這也鮮明地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王瑟說,「在短期內,印度對雅下水電工程的關切不會從根本上扭轉中印關係的改善勢頭。然而,從長期看,如果印度不能摒棄零和心態,依然以競爭和猜疑的眼光看待中印關係,不願與中方相向而行、妥處矛盾,那麼相關關切或將成爲未來中印關係中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被印方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