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採煤沉陷區修復治理成效顯著

俯瞰柳林縣莊上鎮前元莊村,街道井然有序,廣場寬敞開闊,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學校、村衛生室、健身設施等公共設施也一應俱全,共同勾勒出一幅社區式新農村的嶄新畫卷。過去的前元莊村,因煤炭開採形成大面積採空區,地表沉降嚴重,生態環境受損,自2020年10月新村建設完工後,水、電、暖、路、網全面接入,村民的房前屋後綠樹縈繞,良好的生態讓羣衆的幸福感倍增。

昔日的採煤沉陷區蛻變爲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是我市系統推進採煤沉陷區修復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作爲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完善機制、強化舉措、夯實基礎,全力推動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取得明顯成效。“十四五”期間,我市因地制宜完成採煤沉陷核心區治理160808畝。

採煤沉陷區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爲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採煤沉陷區治理中,我市依據礦山地質環境所處的地理條件、災害環境類型,遵循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以推動煤矸石綜合利用和新老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爲核心,分類施策,科學施工,通過煤矸石回填、土地復墾、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部分沉陷區土地復墾爲耕地或林地,植被覆蓋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採煤沉陷區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針對採煤沉陷區點多面廣線長、影響人口較多的特點,我市採取集中安置、就近安置等多種安置模式實施搬遷安置工程,配套建設了學校、醫院、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加大采煤沉陷區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讓安置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務。“十四五”期間,我市共避險安置居民3036戶,建設和完善教育醫療公共服務設施21處,修復和新建各類道路58公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9881人,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爲確保搬遷羣衆持續增收,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我市充分利用採煤沉陷區資源,在方山縣、中陽縣積極推進接續替代產業平臺建設,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引導產業集聚發展。依託當地山清水秀、地廣草豐的獨特優勢,方山縣積極推進肉牛規模化養殖與產業化經營,發展成型養牛專業村26個,年均收入20萬元以上養牛專業戶1630戶,散養戶年均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全縣初步形成了“肉牛品種改良、農戶繁殖、規模育肥、屠宰加工、市場銷售”一條主鏈和牛糞再生利用、飼草種植加工、純糧白酒釀造三條輔助鏈。中陽縣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爲平臺,通過政策扶持、園區集聚、科技研發、品牌創建、開拓市場、參與木耳生產和制定栽培技術地方標準等,積極培育木耳產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引領、示範帶動,持續推動木耳產業發展。推動菌棒廠、採摘園、銷售、產品包裝等周邊產業實現產值近1.5億元,增加固定投資4億餘元。

“我們將着眼於貫徹新發展理念,完善推進機制,強化要素保障,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強監管體系建設,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全面提升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實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道。(記者 羅麗)

來源: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