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連假避人潮 首選小城遊

十一中秋假期,潮汕英歌舞在北京「民族之夜」沉浸式演藝小鎮上演,吸引大量遊客觀看。(中新社)

近年隨着旅遊行業發展,大陸越來越多人把目光轉向「小城遊」。今年「十一」長假就有不少遊客避開人潮、反向涌進小城。據馬蜂窩稍早發佈「十一」出行趨勢預測顯示,面對假日人流密集,尋找小衆目的地成爲更多遊客首選,讓「十一去哪人少」相關熱度大漲200%。京東研究院最新發布調研也顯示,54.2%受訪者在2025年「十一」假期有遊小城的計劃。

京東研究院報告顯示,63.9%小城遊客的首要訴求是「避開人流」,拒絕在熱門景區看人頭,看重小城遊客少、體驗更清淨;50.5%覺得在小城,能靜賞自然景觀,山林徒步能聽到蟲鳴鳥叫,不會被打斷沉浸式感受。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撰文分析,小衆旅遊地的走紅,本質上是精準契合旅遊消費新需求,同時自身承接能力顯著提升,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隨着旅遊業發展的深入,旅遊觀念和興趣也發生了變化。相比擁擠的熱門景點,很多年輕人追求更爲小衆、更具特色的旅遊體驗,近年小城遊的綜合效應凸顯出來。

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發佈的第七屆全國縣域旅遊研究成果《全國縣域旅遊發展研究報告2025》分析人羣結構,Z世代與千禧一代成縣域旅遊消費主力。縣域旅遊的核心客羣以18至34歲的年輕人爲主,其中「90後」、「00後」佔比最高、達到39.87%。

據第一財經報導,目前大陸一些小城擁有美食、美景、豐富的歷史、民俗文化、建築和文旅產品吸引力不斷上升。京東研究院報告也指出,有46.9%的人會爲特色古建築專門去一座小城,比如山西應縣木塔或福建土樓;33.2%會因特色建築去跟一座陌生小城建立聯繫,像是透過吊腳樓知道貴州雷山,因爲六星街藍牆小巷記住新疆伊寧。(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