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技大咖發債 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陸續出擊 外資搶購
AI投資熱度下,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BAT)爲首的大陸科技企業近期紛紛公告債券融資相關訊息。(路透)
AI投資熱度下,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BAT)爲首的大陸科技企業近期紛紛公告債券融資相關訊息。
彭博行業研究數據顯示,BAT和京東等公司的資本支出預計從2023年13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20億美元。陸企融資熱也引發外資搶購潮,港股市場再融資規模達到四年來高點。
騰訊近日在香港發行點心債,總額人民幣90億元,年期最長達30年。擔任聯席全球協調行及聯席簿記行的匯豐債務資本市場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伍富斌稱,隨着科技公司在AI領域持續突破,點心債市場提供具吸引力融資平臺。
阿里巴巴近期公告稱,計劃發行一筆本金總額約32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優先票據。募集資金約80%將用於加強雲基礎設施,包括擴建資料中心、技術升級和優化服務。這也是阿里年內第二次爲類似目標進行大規模融資。其在7月曾發行約港幣120億元的零息可交換債券。
百度則稱,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請,計劃以僅向專業投資者發行的方式,將總額人民幣44億元的1.9%優先票據上市及買賣。目前人民幣利率處於歷史低位,該舉能有效降低公司利息負擔。業內認爲,或有助於爲百度長期的AI投入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盛寶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分析師Charu Chanana表示, 大陸科技龍頭正重新加快AI支出和產品發佈的腳步,包括大模型、Robotaxi和晶片。
值得注意的是,陸企因AI投資積極融資,時機也適逢外資青睞中國資產窗口。新浪財經報導,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分析,自從川普明確對中國經貿態度後,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購買力隨之反彈。即使美國境內資金在「S規則」下被嚴格限制投資境外資產,但外資機構仍在透過各種手段認購中國資產,當中就包括外資透過香港海外分部認購。截至9月,年內港股市場再融資規模超過港幣2,200億元,再融資數量超過35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