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加速核電發展 籲民營企業參與建設運營
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漳州核電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新華社)
據環球網報導,大陸國家能源局日前表示,2025年中國將加大力度,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承擔核電領域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核電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繼續推動民營企業參股投資核電項目。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提到,浙江省舉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中廣核蒼南三澳核電廠二期工程列入省集中開工項目清單。三澳核電二期包含蒼南3號/4號機組,選用華龍一號堆型,單臺裝機容量1215MW。項目爲2024年8月核準的11臺機組中的2臺,項目覈准後加速開建。
浙商證券近日發佈研究報告認爲,核電在清潔性、穩定性、利用小時數等方面優勢明顯。從清潔性來看,核電在發電過程中不產生溫室氣體,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與化石燃料相比,核電的碳排放量極低,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從穩定性來看,核電的發電量穩定,可以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核電機組的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常年保持在7000小時以上,位居所有電源之首。
此外,相較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核電的發電量受天氣、地區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小。從中國能源分佈上看,中國一次能源集中在北方和西部,而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卻缺乏常規能源。因此加快發展核電,構造「北煤、西水、東南核」的國家能源新格局,不僅有利於優化能源結構,緩解運輸壓力,而且能夠提高能源效率和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對於中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浙商證券還指出,中國正面臨着發展核電的緊迫需求,核電覈准迴歸常態化。在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過程中,中國僅有30年的時間窗口,這一時間框架相對緊迫且減排任務規模巨大。2023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在全球電力結構中的佔比大約爲9%,其中法國、美國和俄羅斯的核電總電量比例分別爲70%、20%和20%左右,而中國核電佔比2023年僅爲4.68%,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偏低。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核電產業發展,2021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此後核電覈准審批已重歸常態化,2022-2023已連續兩年每年覈准10臺機組,2024年,中國再次覈准11臺核電機組。
根據《中國核能發展與展望(2023)》,預計到2035年,中國核能發電量在總髮電量的佔比將達到10%,相比2022年翻倍。從行業格局上看,核電運營牌照較爲稀缺,目前僅中廣核、中核、國家電投和華能四家企業具備資質,而伴隨着中國核電技術的發展,目前三代技術已成爲主流,四代技術也加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