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和田玉亂象!假料染色變精品 直播鬼扯有療效「清理體雜質」

▲大陸和田玉亂像,學藥劑「染色」的低端玉料變精品。(圖/翻攝 央視財經調查,同下)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新疆和田玉一直受到市場喜愛,但仿冒也很多。大陸《央視財經調查》近日深入河南南陽石佛寺鎮等地,揭露和田玉市場造假亂象。不法商家利用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將廉價的青海料、韓料、阿富汗玉冒充高端籽料,甚至透過化學染色與漂白手法制假。更有商家制作虛假鑑定證書,每張僅售2元人民幣(臺幣約10元),卻能掃碼「驗真」。更離譜的是,一些公司還聲稱玉石具有「調理五臟六腑」等療效,以誇張話術收割中老年羣體。

大陸《財經調查》追蹤報導,前往各地暗中採訪,紀錄部分和田玉市場存在嚴重造假與欺詐行爲。不法商家利用消費者對玉石專業知識有限,以次充好、虛構鑑定、編造劇本式直播帶貨,攫取鉅額利益,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大陸和田玉「科技與狠活」的詐騙術。

在河南南陽石佛寺鎮榆樹莊市場,報導指出,和田玉籽料批發區瀰漫着刺鼻氣味,許多顧客挑選時甚至戴上塑膠手套。多名攤主直言,這些看似高端的籽料,其實是經過化學藥劑「染色」的低端玉料。

知情人透露,由於真正的和田玉籽料資源稀缺,不法商家常以青海料、韓料、阿富汗玉充數。這些廉價玉料經過打磨、浸泡、染色等工序後,就能搖身一變成爲「高檔籽料」。此外,業內還流行一種俗稱「拔猴毛」的作假技術,即對劣質玉料進行漂白,使其外觀白淨如羊脂。

▲假證書只要2元人民幣。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商家在短時間內爲廉價阿富汗玉辦理「和田玉鑑定證書」,每張僅需2元(單位:人民幣,同下)。證書上資料齊全,甚至能掃碼查詢,卻查無發證機構的存在。業內人士直言,這些「檢測中心」純屬虛構,目的就是欺騙消費者。

隨着直播電商興起,石佛寺鎮形成獨特的「走播」生態。主播們手持強光手電,向線上觀衆展示琳琅滿目的和田玉,並上演「激烈砍價」戲碼。

一位粉絲衆多的主播在鏡頭前與攤主討價還價,最終以660元成交一條「珍貴」手鍊。然而鏡頭外,這條手鍊實爲主播自家貨,所謂的「討價還價」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

另一個名爲「大夢和田」的直播間中,主播與攤主激烈爭論價格,暗地裡卻以手勢溝通產品底價僅200元。這種「雙簧式表演」不僅誤導消費者,更令不少人深陷「撿漏」幻覺。

▲更誇張的是,直播間宣稱玉石具有「神奇療效」。

在廣東四會市,記者以求職者身份進入「玉滿江河珠寶店」。該公司擁有多個直播帳號,銷售額排名全國前列。實際上,主播們每天都在演出精心設計的劇本。

在「旺爾珠寶」直播間,主播分成兩派「殺價」,營造搶單氛圍,聲稱能拿下「數十億合同」。而「百百福珠寶」直播間更是荒唐,一名員工扮作「外國玉商」,稱因即將回國急售玉石,身旁的「翻譯」則由公司主管客串。「外國口音」只是福建方言。

更誇張的是,這些直播間還宣稱玉石具有「神奇療效」。有的聲稱玉石含有「血紅蛋白元素」,能清理體內「雜質」,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還有用琥珀包裝爲富含鐵元素的「補血寶石」,甚至針對「60、70年代未坐好月子的女性」進行定向推銷。

這些毫無科學依據的宣傳,卻被主播反覆強調,讓不少消費者深信不疑。公司因此獲利豐厚。從假籽料、假鑑定,到假直播、假療效,和田玉市場的造假與欺詐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大陸許多專家多次呼籲,有關部門應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造假行爲,完善行業標準與鑑定體系,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還玉石市場一個清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