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航展首見殲20靜態展示 學者:可能有新戰機出現

共軍殲20戰機在長春航展首次靜態展示,吸引大批民衆圍觀。記者陳政錄/攝影

九三閱兵後,中共緊接着在吉林長春舉辦空軍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簡稱長春航展)再度「秀肌肉」,共軍第五代匿蹤戰鬥機殲–20首次進行靜態展示。前海軍艦長、軍事評論員呂禮詩昨分析稱,這顯示殲–20在共軍已進入「裝備一代」(指目前正在使用中的一代裝備)且速度加快。比殲–20更新型的戰機應也進入下一階段,並可能有新的探索、預研一代戰機出現。

此次長春航展於十九至二十三日在長春航空國際博覽城舉行,包括解放軍現、退役裝備的靜態展區,和展示航空科技、無人智慧裝備等的展區。此外,每天上、下午都有飛行表演,由運–20、殲–16、殲–20、空警–500A、殲–10、殲–11等機型和表演隊參演,並供民衆體驗跳傘、進入運–20機艙等。相較九三閱兵的制式演出,此次航展共軍不只提供民衆近距離接觸機會,還藉動態飛行展示戰機編隊的戰術飛行、操縱性能等。

此次也來到長春瞭解共軍空軍最新裝備動態的呂禮詩昨日受訪分析,就武器裝備來講,共軍追求的是「探索一代、預研一代、量產一代、裝備一代」,而民衆一般可輕易見到的是「裝備一代」。

因此,呂禮詩認爲,殲–20在共軍已進入「裝備一代」,並可能有新的探索、預研一代。同時,此次展出的是殲–20單座基礎型,九三閱兵時曾看到雙座型亮相,或許代表雙座型也已進入「量產一代」階段正交付部隊。

由於殲–20一般用於和美軍F–22和F–35對比。呂禮詩進一步表示,殲–20設計時就有雙座機型,面對當前空戰「視距外」作戰趨勢,可以由後座直接導控忠誠僚機,反觀美方,必須透過單座飛行員自身操縱平板或其他遠端方式操控。

呂禮詩還補充,此次共軍在動態展示中,運–20做出小轉彎和迅速爬升等戰術動作,體現其靈活動態,殲–16、殲–20戰機也有更多戰術動作展示包括對衝,以及殲–20和空警–500A編隊飛行等。

他並提到,此次看到共軍將退役或汰換的殲–6,拆除座椅後裝上無人導控設備,投彈、油箱等則未拆除。若未來投入臺海戰場,可能會加大我軍防空壓力,例如在消耗我方防空量能後,再出動殲–20、殲–35,屆時我軍如何應處,需仔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