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產CPU走出三條路線 加速脫離國外技術及供應鏈

華爲。路透

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下,大陸國產CPU正走出三條技術路線,即x86、ARM與自主指令集的路線,加速擺脫其對海外技術與供應鏈的依賴。

大陸國產CPU技術持續突破。快科技指出,目前,大陸國產CPU晶片包括華爲鯤鵬、飛騰、海光、兆芯、龍芯、申威等廠商正快速崛起。

從架構來看,這六大國產CPU,分爲三條路線:x86架構(如海光、兆芯)、ARM架構(華爲鯤鵬、飛騰均獲得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與自主架構(龍芯、申威)。其中,龍芯和申威早期採用MIPS、Alpha架構,後發展出自主指令集,其中龍芯近期推出LoongArch。

龍芯中科發表的3C6000系列伺服器CPU,基於自主指令集LoongArch,已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試產。這款CPU基本版本爲16核心、32執行緒,透過自研「龍連結口」技術,支持多顆晶片封裝,進一步擴展至更高性能版本,如32核心64執行緒的3C6000/D和最多64核心128執行緒3C6000/Q。

從性能表現看,3C6000系列CPU的單核與多核性能已達英特爾(Intel)於2021年推出的伺服器處理器,如16核心的至強Silver 4314和32核心的至強Gold 6338。部分高階版本甚至超越Intel 40核心至強Platinum 8380的性能。

而據Intel第三代至強可擴展架構晶片的市場出貨情況,龍芯3C6000的整體效能已可與2023年市場上主流伺服器晶片媲美,這顯示大陸自主CPU在高端運算領域的競爭力。

龍芯中科董事長鬍偉武強調,自2001年起,龍芯持續走出獨立於x86與ARM的第三條路,堅持全鏈條自主,包括CPU架構、製程與軟體生態。

他稱,龍芯已從「自力更生」邁向「更省成本」、「更高性能」、「更好生態」,並以3A6000桌面CPU、3C6000伺服器CPU、2K3000嵌入式處理器等「龍芯三劍客」爲代表,「性價比」已是前代產品的三倍以上,具市場競爭力。